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2016-11-17 
 

   2009年11月26日          大雾                                

            寻着花香一路走

今天,新乡卫辉第一小学的新教育考察团将到我们这里体验新教育。第一站我们安排在了修武县西村乡洼村完小。一早起来,却发现大雾弥漫,十米开外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和王桂英老师汇合后,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听说要进山,司机师傅说什么也不愿去,说雾太大,山路不好走。我们只好陪着好话央求着,大概看我们都还善良,尽管不情愿,师傅还是把车向山边开去。边走边问,一路还算顺利。这是第四次来到洼村完小,依旧是朴素的校园,朴素的老师,朴素的孩子们,一如新教育,虽是朴素,却难掩绚烂。

山里果然更冷些,尽管是有备而来,把最厚的衣服武装在身上,但坐在办公室里,还是冷得有点受不了。一只电扇一样的暖风机不停的摇摆着,如果不是我们来,我想平时一定也是舍不得开的。桌上摆着山楂和柿子,纯天然无污染,体现着村小师生的一片情意。因为有雾,看不清路,卫辉的老师们将近九点才赶到。带队的是第一小学的武校长,修武教育局的任局长也抽空赶了过来。武校长人很年轻,也很直爽,一见面,就笑着说:“我们是寻着新教育的花香一路走来的”。原来武校长在《教育时报》上看到了《焦作新教育,让梦想开出花来》的报道,很是兴奋,一定要和老师们来亲自感受一下新教育。新教育一直在寻找尺码相同的人,能冒着如此严寒来到这样一个村小,感受新教育的美丽,我想,这当然是和我们尺码相同的人。卫辉第一小学建校于1903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想来有这样历史积淀的学校一定也是书香萦人的,和他们相比,我们只是借了新教育的东风,开出了一朵朴素的花而已。

简单的见面之后,我们开始观摩了一节晨诵课,班里总共只有十八个孩子,半间教室还坐不满,见惯了大班额的教室,坐在这样的班级里听课,真是舒服的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这里真正成为可能。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气的脸,一双双纯真的眼睛,听着这些略带乡音却仿佛天籁的声音,让我们感受着每一个生命的吟唱,而每次与这样的孩子相对,总令我惶惑不安,唯恐因为我们的问题而辜负了这些孩子。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拿着自己的孩子做赌注,来信任我们国家的教育当局,但是我们的教育又能保证还给这些家长一个怎样的青年?

简单的办公室里,大家相对而坐,分享着乡村新教育的故事。罡雪山、薛万林、毋校长,都是我们熟悉的老朋友了,这些耕作在教育田野的“农人”讲述着他们的故事,分享着孩子和师们的成长。在我的面前,摆放着一期期的西村乡新教育简报,偶尔有打印成册的,但大部分却是一字一句亲手写就的,因为条件艰苦,很多学校都没有电脑,和那些装帧精美的印刷品相比,显得有些粗糙,但拿着这些简报,我心里却异常感动。文字的背后,看到的是一个个躬耕不辍的身影。新教育的田野精神和公益情怀在这里得到最有力的诠释。西村乡有35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全是山区,面积大,人口少,全乡只有16000余人。因为住得分散,所以教学点也是零星散落。最小的学校双庙完小全校只有50多个学生。但即便是这些偏远的乡村小学,也因为新教育而发生着改变。薛万林是中心校的校长,坚持写读书笔记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写了满满好几本。在他的引领下,这里的老师们虽深处偏远乡村,却一直坚持读书与写作。谈到开展新教育实验的初衷,已经五十多岁的罡雪山老师只说了三个字“为了梦”。罡老师说,新教育唤醒了他的梦,一个曾经被认为无法实现的天梦,罡老师为我们讲述着他的梦想,从培养书香少年到营造书香班级,从营造书香班级到建设书香家庭,从建设书香家庭到推动书香村庄,这就是罡老师的乡村新教育的梦,阶梯式的梦。小版块推进——阶段性总结——持续性发展,是西村乡践行新教育的思路和原则,也让罡老师的梦一点点变为现实。一个个榜样就这样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学校的两位学生家长从2005年开始写教育日记,至今已坚持四年,日记写了四大本,十几万字。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实在不易。难怪时报社的于刚主任感慨到:“你们做的是伟大的事情。”在亲子共读周的展示活动中,或母子、或祖孙,因为读书,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和谐而美妙,教育的神奇魅力也开始显现。只有五十多个学生的双庙完小,是最偏远的一个学校,因为离家太远,小学的孩子已开始住宿。在新教育实验一校一品活动中,这所学校也因学生养成教育而闻名。每天都有一名学生担任校长助理,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事务,孩子们的责任感被极大的调动,不良习惯得到有效遏制,这些大山里的“校长娃娃”硬是改变了学校的面貌。座谈一直持续到十二点多,因为下午还有活动,大家便在附近匆匆吃了点饭,便赶往焦作市焦东路小学。

我们赶到学校的时候,县里的老师们已经陆续到了不少。今天是感恩节,四三班的郭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节晨诵课——汪国真的《感谢》,我该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只想要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温润的话语,内心的道白,让我们在师生的诵读声中忘记了时间,尤其是当老师出示了一位孩子母亲的博文和照片的时候,不仅是这个孩子,全班孩子的心弦都被波动了:“我该怎样感谢你,当走向你的时候,亲爱的妈妈......"诗歌再一次穿越了孩子的生命,因为这样的穿越,孩子心中最柔软的东西被触碰被唤醒。一位明天即将过生日的男孩子也把祝福送给了自己的妈妈,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应该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堂课,或许与分数无关,却关乎生命的质量。焦东路的毛虫团队是我们新教育团队中起步最早的坚持最好的团队之一,一批老师在实验中成长。学校的李咏民校长、张凤霞主任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新教育也已经开始真正融入到师生的生命当中。最后发言的尤晓慧老师是我们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明年十月份就要退休了,其实在全国,尤老师也应该算是最大的毛虫了。但就这这样一个曾经对电脑一窍不通的老教师,硬是被新教育所感染,从一年级开始,带着孩子们开始毛虫之旅,不仅亲身实践着晨诵午读暮省,这样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而且还学会了发帖子传照片写随笔,去年教育在线评选的优秀实验帖中尤老师的《家有儿女》位居其中,今年新帖《幸福的路我们一起走》又记录着她和孩子们一段新的旅程。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让尤老师收获着职业的幸福。尤老师的精神也感动着班里孩子的家长。每次班里有大活动,都有家长主动来帮着布置教室、给孩子照相,我曾经问过尤老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做这件事呢?有尤老师只说了一句话:“我明年就要退休了,总得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今天,坐在讲台上的尤老师依然有着新教育人的那份从容和自信,言语之中溢满着幸福,只是当她讲着自己第一次花了几个小时发完一个帖子,竟像孩子得了满分一样高兴,讲到自己明年就要离开这个自己无比热爱的岗位,却哽咽着,怎么也说不出话来,面对这样的老师,我们还能说些什么,今天有多少人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职业呢?其实什么都不用说,大家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因为尤老师,因为许多和尤老师一样的新教育人,带来了新教育的精彩,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美丽的一面,今天是感恩节,我也借着这样的机会向所有践行新教育的毛虫表示了自己深深的谢意。

 从来就没有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抽象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正是在一间间教室里经由一个个老师和一个个教育故事而写就的,一间教室的容量究竟有多大,不取决于教室的大小,而取决于桌椅之间流动着什么,教师的气度教师的容貌影响着一间教室的大小,也影响着教室的文化。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是容易的,但像雷夫那样做一个让学生喜爱并且能带领学生在穿越一个个伟大事物之后最终走向优秀和卓越的老师却是不容易的,让每一个有缘走进我们课堂的孩子,不仅快乐而且强大,不仅幸福而且卓越,这是新教育人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一个新教育毛虫的梦想!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可爱的尤老师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每到班里有活动,学生家长都会积极参与,帮忙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孩子们自制的书签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写绘作品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寻着花香一路走作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