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赏识教育需要去蔽作文

2016-11-13 
赏识教育需要去蔽 对于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只常常竖起的大拇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的
 

                       

                      赏识教育需要去蔽

 

对于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只常常竖起的大拇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的父亲,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倾情付出和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坚定执着,值得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引以为师。而那句“孩子,你行!” 也见证着赏识教育的力量。遗憾的是,在赏识孩子的过程中,不少的家长甚至教师却把它简单化,程式化,以为赏识教育就是多鼓励,多表扬,就是一句“孩子,你真棒!”这种简单而片面的认识往往掩盖了教育的真相,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不断制造出新的问题,所以,赏识教育需要去弊。

 教育离不开赏识,但真正的赏识是基于对孩子生命的尊重,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是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坚信,是无论孩子经历怎样的变化,这种信任都始终不变。惟其如此,赏识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把赏识孩子作为一个交换的条件,甚至将孩子作为实现自己人生愿望的一个砝码,一种等待收回投资的交易,或者视为自己的一个面子。这些都有悖于赏识教育的真正意义。实际上,很多父母都将赏识孩子作为一个策略一种手段,往往是在打不管用,骂不管用的时候,开始赏识孩子,一旦孩子不能随其所愿,便重新回到原来的一种教育状态。如果家长和老师带有功利的色彩,有这样的想法,一旦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便会转向另外的极端方式。不仅迁怒于孩子,还会对赏识孩子本身持怀疑的态度。所以对于任何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必须寻找它来源和途径,我们要明白的不仅是赏识作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而是为什么赏识教育能对孩子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些问题不想明白,就有可能构成遮蔽,掩盖教育的真相。

 赏识教育可能会唤醒孩子沉睡的愿望,成长的愿望。但是脱离情境讲赏识,只会让孩子自以为是,或者有种被欺骗的那觉。所以,赏识也好,表扬也罢,都要注意把握一定的教育契机。泛滥的表扬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自我定位。从专业发展的眼光来看,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应对这个世界,我们从不反对赏识孩子,但我们反对对赏识的简化。如果仅仅一句话,不断重复就可以让孩子走向优秀,教育实在是太简单了。事实是,仅仅学会举起大拇指,学会对孩子说“你真行,你真棒”,仍然不能解决教育的真问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时候是综合因素交织在一起发生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赏识教育要做的不是先定下一个伟大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培养孩子,真正的赏识教育首先应该是唤醒和发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发现他们的身上的潜质,并不断的去强化和凸显,根据这些不同和潜质来塑造一个孩子,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所以,“成为他自己”,是教育孩子的原初目标,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这应该是一个最终的目标,这也是符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只是这个说法可能会让很多为人父母的人失望,今天的家庭教育之所以问题很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理性的思考。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还未出生,已经规划好的孩子的前程,会为孩子编织一个名校梦,他们会认为,赏识教育居然可以把一个残疾的孩子送入美国名校,那么我这个健全的孩子还有什么不可能呢?其实仔细想想,所有的孩子都去美国名校读大学,这个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遗憾的是,太多的父母会认为,总有孩子要去这样的学校,为什么不是我的孩子呢?一旦带上这样的教育功利色彩,孩子的成长将会非常痛苦。所以,对教育行为的选择和把握很多时候一定要基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选择最适合的,而非最流行的。

对学生的赏识要想长久,一定基于诸多的因素,如对教育的深刻解读,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平气和,而唯有心平气和才能做到从心底里赏识孩子。一次热血沸腾的报告,解决不了教育的真正问题,我们更期待的是对教育理性的、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而非仅仅照搬、模仿,简单重复,因为任何教育都是不可复制的。教育什么时候不能脱离功利的色彩,什么时候就不能回归一种自然的状态,就无法真正显现它的魅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