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愚移公山》教学反思作文

2016-11-03 
《愚移公山》教学反思12月15日下午第一节,我在九十班上了一节《愚公移山》的公开课。《愚公移山》是人教版九年级
 

《愚移公山》教学反思

  12月15日下午第一节,我在九十班上了一节《愚公移山》的公开课。

   《愚公移山》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寓言故事,它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能掌握主要内容。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试着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寓意。

     上课初,我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努力方向,目的明确的来学习。学习目标如下:

    一、基础性目标:1、朗读全文,读准“仞、荷、箕畚、孀、龀、匮、厝”等字。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掌握: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反、曾、加(增)、何苦、亡(以应)、厝、陇。虚词——且、焉、诸、以。句式:倒装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甚矣,汝之不惠”。3、了解《列子》及其作者。

    二、核心性目标:理解寓意,认识愚公这一人物形象。

三、延伸性目标: 感受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奋斗。

接着介绍本课出处及其作者列子,引导学生熟悉旧知:寓言的特点及作用。

朗读课文和疏通文意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出示自学要求:1、通读课文,注意下列字音:高万仞(rèn)   荷(hè)担    箕(jī)畚(běn)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亡(wú)以应    一厝(cuò)    孀(shuāng)妻。2、疏通文意。要求:结合注释,自主翻译后同桌合作。大屏幕出示特别注意: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曾、箕畚、孀、龀、反、叟、惠、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厝、陇。虚词——且、焉、诸、以。倒装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甚矣,汝之不惠”。学生边读边在这些词语下加着重号。

这个环节中学生先结合课下注解独立学习,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然后同桌合作讨论,若还有疑难问题,则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来,共同分析理解,这可以调动学习的欲望,也减轻学生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在检查自学情况时发现“亡(wú)以应”,有不少学生读错,引导学生注意在文言文中通假字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加增”一词学生错误理解为“增加”,我纠正时强调:“加”是“更”的意思,“增”才是“增加”的意思,这个词语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山不会再增加。

在分析人物和理解寓意时,我采用提问教学法。教这篇课文时,我提出的问题有:1.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这些人对愚公移山这件事持什么态度?2.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几个?移山这件事容易吗?他们的劳动艰辛吗?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移山的目的是什么?面对智叟的反对和嘲笑,愚公是如何驳斥的?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说,故事到最后靠神仙的力量把山移走了,这是影响了愚公的光辉形象,你怎么看?

这些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问答过程中,一直结合让学生读原句,翻译相应句子,明确字词句含义和作用来教学,这既对重点字词做了强调,也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最后我以这样的激励语结束本节课:同学们,如我班五十八位同学皆为愚公,则七门学科何苦而学不好?学习成绩何苦而不提高?中考梦何苦而不实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为了中考不懈奋斗,这就是我们今天从《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的有益启示和深刻教育。

     反思本节课也有着遗憾:文言文教学中课文朗读很重要,在授课中,虽然有学生的朗读,但朗读的力度还不够。尤其是愚公反驳智叟的语句,用“顶针”的修辞,一句顶着一句,很有气势的话,应指导学生以坚定的口吻,有气势地来朗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由于时间的关系,省去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改进,逐步完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