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然读书社欧美诗歌鉴赏课实录
师:我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喜欢W·S·默温和罗伯特·勃莱的诗歌。他们的诗歌给我很特别的感受,让我觉得生活可以从更细微、更灵性的角度去观察。对感觉的把握甚至可以上升到生命本质意义的高度。我喜欢这些诗,还因为他们非常质朴,像说话,像在耳边私语着一种快乐的智慧。
下面我从一首默温的诗开始,大家尝试一下如何来走近这些灿烂如冰花的文字。
又一个梦
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
我渐渐看不清,然后我完全消失
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沈睿 译)
各位同学,听完了这简短的三行诗,不知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老师,落叶缤纷是秋季,为什么群峰之上又是夏天?
生2:一山有四时,随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植被自然不同。
师:说的不错,是自然现象,但是大家也可以不把它看作是自然现象,而看作心理的变化、流动。
生3:什么样的心理?
师:不用深究,诗无达诂。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那种情境下的心理。
生4:落叶缤纷让我感到悲凉。
师:群峰之上正是夏天,一个凉快的夏天。
生4:我不会悲凉,会愉快。
生5:我完全消失,很灵异,我去哪里了?
师:可以理解为视线内的消失,也可以理解为心理上的融入。
生6:我感到诗人融入了山色中。
生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生8:“我渐渐看不清,然后我完全消失”说明诗人完全融入大山的怀抱,人景合一。
师:不着急下结论,诗歌不喜欢结论,可以闭上眼想象,这是一个多么美的时刻:真实的我消隐,虚幻的我也消隐,我之存在被溶解,我与夏天相融,一个伟大的自然之梦!
师:下面我插入一点欧美现代诗歌的特点介绍。
欧美现代诗歌注重人的存在感,比方说,我们感知自己的存在靠什么?靠眼耳鼻等器官,我们的这些器官随时在向我们传递着周围世界的信息,也证明着我们的存在。是否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感官越敏锐,我们的思想的触角越发达,我们的存在感就越强?这时候,我们眼中的事物往往散发出非凡的灵性。
欧美诗歌很重感觉,诗人游走于感觉与经验的世界,然后抓取熟悉的事物赋予意义。不要急着去问这意义是什么,它首先证明了一种存在。
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我的世界里有你,你的世界里有我,我们又共在同一个世界,这就是世界的分离与统一。这些个性的感觉写出来就是诗。
默温说他努力创作更接近于想象的活力的诗,迫使诗“不断地回到它的裸露状态,在那里触摸尚未实现的一切。”他所追求的,“仿佛一个回声,但并不重复任何声音”。所以,他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下面我们再看一首他的诗,也只有三句话:
我们怎样被播撒
仲夏黎明以前桔红色的光回到山间
仿佛巨大的重量降落,小鸟们高喊
又把它驮在背上
(西川 译)
师:听完这首诗,又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1:我觉得内心有一些重量压迫,可能诗人有什么心事,但阳光把这种压迫减轻了。
生2:诗人对未来充满理想,因为我觉得“桔红色的光”象征着理想,向着理想奋斗应该是快乐的。
师:注意诗无达诂,重在解意,不要把它套上一个个概念的词,就说感受。
生3:我觉得诗人是快乐的。这个重量是光,光是温暖的,并不是压抑、苦闷。
师:很好,把光说成有重量的,这是“化虚为实”,让我们感知到光的巨大的温暖力量。
读诗重在会意、解意,把自己投入诗的情境之中,然后有所感悟地出来,这就没有白读。我读这首诗时,在诗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光的实体化,小鸟也是光——碎光,阳光似有似无的重量,托起一起,也托起我的温暖的心。”
下面接着读勃莱的《三章诗》,多读多体会。
一
啊,在一个清晨,我觉得自己将永存
快乐的肉体将我围裹,
好像草儿裹在它的绿云里。
二
从床上起来,我做过梦
梦见驰过古堡和火热的煤堆
大阳高兴地躺在我的膝上
我忍受着黑夜,活下来了
在黑暗的水中漂洗过,象任一片草叶。
三
黄杨树的大叶子
在风里猛摇,呼唤我们
消失到宇宙的荒野中
那里我们将坐在一棵树下
永远活着,像尘埃。
(郑敏 译)
师:诗歌相信灵感,拒绝平庸,要求我们有一颗美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让世界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呈现出艺术化、精神化、个性化的非凡气质。
下面让我们也提起笔来,写下自己的灵性诗句。
附:学生诗歌三首
【李源】
黑夜笼罩
熹微的晨光,渐渐透过薄纱
地上的河流
瞬间奔涌
【李月清】
思想的脉动闪耀着星群
你站在远远的山巅
风掀开水的诗集
乳白色的月和落叶
【张国伟】
天空有时墨漆漆
有时又有一丝明亮
明亮时,仿佛小狗钻进了自己的窝
温暖后,又是焦急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