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爸爸
儿子出生时,瘦小虚弱,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爸爸盯着那个小东西,失望地说:“怎么这么小,怎么这么丑?”但还是欣喜若狂地拿起电话一通狂拨,给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报喜。
要给儿子报户口,该取名字了,那时也没有什么起名公司之类的服务,爸爸怕自己的水平不高,不能给儿子取一个称心如意的名字,特地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虚心请教,并根据前辈的建议,给儿子取了一个名字——逸阳,爸爸说:“儿子是兔年生的,‘逸’这个字,是小白兔加上走字底,可以助儿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跳得高一点,跑得快一点;‘阳’这个字,一方面,是纪念儿子出生于太阳冉冉升起之时,另一方面,是取爸爸名字中一个字的偏旁加妈妈名字中一个字偏旁组成,意味着儿子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儿子的名字,看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爸爸美好的心愿。
儿子一岁多点,该断奶了,可是儿子不习惯奶粉的味道,怎么也不肯喝奶粉,妈妈急得团团转。儿子本来就又瘦又小,不喝奶粉,营养不足,怎么能强壮起来?爸爸每天早上,冲好奶粉,端着碗,哄着儿子说:“乖乖,你看爸爸喝奶粉了,你和爸爸一起喝,好不好?奶粉真好喝啊!来,爸爸喝一口,乖乖喝一口!”儿子好奇地睁大双眼,看爸爸喝得那么香,才肯学着喝一口。就这样,慢慢地,儿子终于肯自己喝奶粉了。其实,爸爸小时候家里穷,从来没喝过奶粉,一点也不喜欢奶粉的味道,爸爸表面上看着喝得很爽快,实际上跟咽药差不多。
儿子三岁时,该上幼儿园了。为了给儿子选个合适的幼儿园,那一段时间,妈妈经常带着儿子,到口牌较好的几家幼儿园,趁下午散园之机,偷偷溜进去,跟儿子一起观察各个幼儿园的设施与办园条件,并跟园里的小朋友或家长聊聊幼儿园的老师、教学、伙食等情况。最后,比较来,比较去,妈妈发现儿子最喜欢军区幼儿园,因为那儿有优雅舒适的环境、完备的设备设施、宽敞明亮的教室、友善可亲的老师……儿子每次去,非要玩到关门了才肯离开。爸爸本来想让儿子上另一家幼儿园的,听妈妈谈起这些,就说:“那就让儿子上军区幼儿园吧!”说起来容易,入园却难啊!爸爸妈妈都不在军队系统,想要儿子去这儿上幼儿园,条件根本不够。为了儿子,爸爸放下清高的架子,到处求人,终于给儿子求来了交赞助费可以入园的机会。但爸爸在其中的为难,却从来没有说过。而儿子,也许特别喜欢的缘故,也许是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入园后,不哭不闹,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
儿子五岁时,爸爸说:“儿子得学点艺术了。我小时候家里没条件,什么也没学过,现在参加个什么活动,别人唱啊跳啊,我只能傻乎乎地在一旁看,我不能让儿子将来也这样,最起码得有点艺术素养。”因为不知道儿子在哪方面有天赋,对什么感兴趣,爸爸就试着给儿子报了几个短期的艺术培训班,最后发现儿子在音乐方面有着极高的悟性。那时候,郑州刚刚开始流行一种叫“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就给儿子报了音乐班。儿子在音乐班里,对老师弹奏的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爸爸于是拍板说:“让儿子学钢琴吧!”妈妈觉得,钢琴可以学,但是暂时可不买,先去琴房练,看看效果好了再买琴。爸爸却不这样想:“到琴房去练的感觉能跟在自己家的感觉比,再说了,天天得往琴房跑,我心疼儿子。”结果就是,教琴的老师还没找好,爸爸就已经花了一万多把钢琴抬回了家。
儿子小时候,爸爸工作很忙,但每每晚上回家,要先到儿子屋里,如果儿子没睡,会陪儿子玩一会,如果儿子睡了,哪怕只看看儿子甜甜的睡相,才会自己去休息。爸爸经常出差,每次回家,都要专门给儿子带些礼物,或者玩具,或者衣服,或者当地的特色食品。有时哪怕只是去外地开个会,只有一天的会期,也要特地抽空去给儿子选一份礼物。儿子的玩具柜里满满的玩具,很多都是爸爸去出差时给儿子买的。
爸爸去的地方多,明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想让儿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所以,爸爸很喜欢带儿子出去旅游。有时候,爸爸没时间,就创造条件,提供资金,让儿子和妈妈一起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每一次儿子离家,爸爸总要给儿子打电话,问儿子到什么地方,看了些什么风景,有什么感受。儿子也总是哇哇拉拉跟爸爸说个不停。2012年夏天,儿子和妈妈一起去美国旅游,爸爸说给儿子手机里充点话费,越洋电话很费钱,妈妈就给儿子充了300元。爸爸说:“那点钱怎么够儿子跟我打电话用?”妈妈说:“不够可以用我手机打。”爸爸却说:“我跟儿子的悄悄话,只能说给儿子听。”就毫不犹豫地又给儿子手机充了500元。由于时差,爸爸晚上睡觉的时候,正好是儿子白天看景的时候,爸爸不能及时了解儿子的情况。但早上一起来,就先给儿子发信息,问今天到哪里了?儿子便会回电给爸爸汇报情况。那些日子,儿子跟爸爸聊些啥,妈妈除了偶尔偷听到的,很多内容就不晓得了,呵呵。
当然,爸爸对儿子,不是只有温情的时刻,爸爸有时候会很严厉,甚至是不讲方法的粗暴。儿子小升初时,爸爸特别希望儿子能考一个好学校,因为要是按照划片入学的话,儿子只能进到家附近的一所非常普通的中学。因此,爸爸很看重儿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当时,儿子的学校针对毕业班有一个第二课堂的培训,为的是培训优秀学生推荐给外国语中学。有一次,第二课堂英语考试,儿子得了个不及格,爸爸一看分数,怒火中烧,一脚踢在儿子屁股上,厉声说:“你不是说你外语学得很好吗?怎么考成这样?就这成绩,咋会有希望考上外语中学?”儿子瞪着爸爸,赌气地说:“我一定会考上的,你等着瞧!”妈妈埋怨爸爸不该这样跟儿子说话。后来妈妈认真分析了卷子,发现上面涉及的知识点大大超出了新概念一的范围,就到网上去搜上面的题目,结果发现那是一份某年某地中招考试的英语卷,便对爸爸说:“儿子还是小学生,这么难的题,能考高分才怪?孩子的学习要循序渐进,拔苗助长只能害了孩子。如果真的外语中学需要这么高的水平才能上的话,那我们宁肯不上。这些知识初中还要学,这份卷子如能得高分,那就可以上高中了,还要上初中干什么,我们要上的是初中,不是高中!”爸爸听了很后悔,但拉不下面子给儿子道歉。儿子也很长时间不怎么搭理爸爸,只是憋着劲苦学,终于在最后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推荐生资格。其实,儿子也许没想过:如果没有爸爸那一次严厉的训斥,怎会激发出自己高昂的斗志,最终得以实现自己和爸爸共同的愿望!
儿子小时候,很盼望爸爸能好好陪自己玩,但爸爸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总也没时间、也没耐心陪儿子一起玩。现在,爸爸工作不是那么忙了,儿子却忙起来,每天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爸爸也好像突然发现儿子长高了、长壮了,不是那么听话了,也意识到儿子很快就要摆脱自己的庇护,展翅高飞了,心里不知产生了怎样复杂微妙的变化,虽然表面上还端着个爸爸的架子,但内心却把儿子看成好兄弟、好哥们,越来越想亲近甚至是讨好儿子。儿子上幼儿园、小学时爸爸从来没有接送过,现在却要在每周五晚上儿子上培优班时,到校门口等着接儿子,只为了跟儿子在路上多待一会儿,多说几句话。
爸爸就是这样,爱着儿子,却很少用语言表达。爸爸的爱,虽深沉却含蓄,虽平凡却踏实,在如歌的岁月中,就这样,为儿子,默默地付出。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儿子,是我的儿子;文中的爸爸,是我儿子的爸爸。我为儿子,能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