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寻找爱的光芒——读《悲惨世界》,本文作者为籽儿,是一篇小学作文,全文共计23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初读《悲惨世界》的时候还很小,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只是深深地被其中浩荡的情节震撼了。最近为了配合《悲惨世界》的音乐剧,又重读了这本巨著,除了再次体会到雨果这位文坛巨匠恢弘而犀利的笔锋外,更深刻的是被其中所渲染的“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所感动。
爱是一个不老的主题,几乎在自古至今的每部作品中都多多少少的涉及到这样的内容。而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则是更完整地诠释了这个主题。对现实真实的描述与毫不留情的批判,让沉溺在悲惨的黑暗现实的人们更清晰地审视自己所在的社会,并且激励人们用真正的博爱之心来充实我们的世界,来让生活发光。这是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现在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来谈谈主教这个人物。整部作品一开始用了十几个章节来描述这位主教的身平以及生活哲学,显然他在作品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他是冉阿让新生的开始。当冉阿让因为代表囚犯的黄色通行证而无处栖身时,是主教收留了他;而当冉阿让偷了他的银质烛台,被警察抓回去时,他告诉警察这是他送给这位可怜的先生的,并告诉冉阿让这些是赠予诚实、正直的人的。主教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了冉阿让所犯下的过错,并把他融进这博爱里,感染他,才使冉阿让没有越坠越深,而是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冉阿让之后做的一切都是在赎他的罪,在把主教的精神发扬光大,他成了主教的翻版,而这正是用他的余生追求的。
安灼拉,热血的爱国青年。主教的爱是包容一切的,那么安灼拉的爱是批判式的,他看着自己的国家正陷入在水深火热中,他于是召集了同样的一批和他一样热爱着自己国家的青年,他们想要拯救这个世界。书中描写的最多的场景就是abc朋友会在酒馆中大谈理想,策划着他们的战斗。但是,光有理想,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这些青年让人觉得热血沸腾,但这样的革命注定着失败。当所有的战友都倒在了战壕里,后人继承的是一份热情。他们对于国家的热诚是不灭的,他们是值得的,只是用错了方法。虽然这样一份爱无法拯救国家,但是有了这份爱国家是迟早会得救的。
这个故事里爱的悲剧当然还有爱波妮。毫不否认,在这个故事里爱波妮是个让我印象异常深刻的人物。她爱马吕斯,但因为贫寒的出身与卑贱的地位,她不敢去奢求回报;她也心存高贵,但是家庭的背景让她不得不去做那些龌龊的勾当。她是一个无辜者,一个无辜的牺牲品。面对她无法得到的爱情她选择包容与付出。她帮助马吕斯找到朝思慕想的柯赛特,为这对约会的情侣把风,眼看他们在墙内亲亲我我,她只是在墙外独自流泪。最后良知得到了释放,她毅然背叛的她那肮脏的父亲泰纳第,摧毁了他们想盗窃冉阿让的阴谋。而当她最终在战壕里倒在马吕斯怀里的时候,我想,她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她的爱升华了。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得到,而是伴着他往他的方向走去,爱波妮做到了。她是快乐的。和马吕斯与柯赛特相比爱波妮的爱情更真实,更让人心动。
通篇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冉阿让,一个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入狱,于是永远背上罪犯名号的人。这是文中在社会地层向往光明的典型。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没有一个人天生就要去做坏事,冉阿让也一样。他偷窃只是因为他姐姐的孩子们快饿死了,而之后他也为了这个过错而终身都在赎罪。在漫长的岁月中,冉阿让都在努力成为主教一样的有博爱之心的人。在他还是马德兰市长的时候,他给予了芳汀这个可怜女子所能尽的所有关怀。虽然他们本来可以说只不过是两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但因为他了解她的苦难,体会她对于柯赛特深切的母爱,感动于她为了柯赛特放弃一切,甚至尊严的勇敢,于是他不求回报地向她伸出了援手。再看他对于柯赛特的爱,他是个孤独的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柯赛特是他唯一的亲人,他把她当成女儿,妻子,甚至母亲,某种意义上他对于柯赛特的爱是自私的,一开始他甚至极端反对柯赛特和马吕斯的交往。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他学着包容,以至于最终冒着生命危险把马吕斯从战壕中救出。使柯赛特和马吕斯成为了悲惨世界中唯一获得比较完满结局的一对。而更伟大的博爱精神在冉阿让身上的体现是他最后居然原谅了他的死对头沙威,那个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把他抓进监狱的警察。这是博爱精神的最高形式。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能原谅的人,沙威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他的信仰,为了他对这个职业忠诚的爱,这使他太过于尊崇于他的职业原则,使他变得刻板,他也只是一个社会畸形制度得牺牲者。他并不比冉阿让幸福多少。而冉阿让最后是真正解脱了,从仇恨,痛苦的深渊中解脱出来,带着一颗高尚的心与一份对于后人真挚的祝福去了上帝的所在。
雨果本身是一位追求浪漫的作家,他时刻关心着社会大众的疾苦,并试图用自己的笔把人民从困苦中解脱出来。虽然这部著作的题目是“悲惨世界”,但通篇还是处处洋溢这爱的光芒,爱的温暖,不过这是有心人才能体会,才能受用。尽管文中有泰纳第这样丑恶的嘴脸,但之所以有他们的存在也是要读者们了解爱的可贵,如果心中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只是因为生活而生活,那么就会变得像他们那样,低级趣味。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于人们的警示呢?爱是什么?爱最终升华成的是宽容,只要人人都心存宽容,那么这个社会才能和谐的发展。这就是主教以及冉阿让一直追求的,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雨果1885年逝世时,送葬者有百万之众,法国人民为本国最最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其遗体被安葬在伟人的先贤祠。100年前雨果用他的笔教我们要懂得宽容,100年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行动告诉他,因为宽容,因为爱,我们活的很好。
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只有爱,才能感化世界!
寻找爱的光芒——读《悲惨世界》 籽儿 23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寻找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xun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