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华夏赞·乡土情,本文作者为网友,是一篇高中作文,全文共计14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情满中秋
悠悠中华五千年历史,辉煌灿烂,其中蕴藏着数之不尽的珍贵文化财富,有许多甚至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到今天,中秋佳节便是其中之一。一年分为四季,古人又将每一季分成孟、仲、季三个部分,因此,中秋也被称为仲秋。中秋佳节是团圆的节日,古已有之,延续至今,当然内容丰富。中秋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
在中秋之夜,赏月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习俗,《礼记》中就有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前程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及西瓜、苹果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点塔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到了今天,各种祭月的形式渐渐地简略,但中秋节未绝迹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亲情的代代传承,此情永满中秋。
我国城乡群众都有吃月饼的习俗,特别是儿童,能在中秋节吃够美味的月饼是他们的最大的心愿。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拜月神的祭品。古时候人们所做的月饼也只是像菱形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将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相结合,将月饼做成像月亮一样的圆形饼,寓意团圆。直至今日,一家人团坐在月夜之下,欣赏月色,品尝月饼,交流感情,这一形式仍延续了下来,真可谓是此景此情满中秋。
中国地区广大,人口众多,各地风俗大同小异,中秋的过法也是五花八门,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北方,一些地方在八月十五要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而且,除了要祭土谷神以外,还得上坟祭祖。个别地区将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当晚有守夜的习俗。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之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和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相比其他地方的习俗,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也是多种多样且具有文化气质。南京人除了爱吃月饼之外,他们在中秋节也必会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每年都会在丹桂飘香的秋季应市,肉质肥而不腻,美味可口,制作较其他名菜简单得多。在洒满月光的庭院中对月而坐,品一口美酒,夹一块桂花鸭,肉已入肚,香仍满口,的确美不待言。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等望月楼、游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下来。近些年来,夫子庙已经重新修整,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已经得到了恢复,河道得到疏浚,等到中秋佳节之时,就可以领略到中秋月夜之下的情调。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以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同样都是团圆的节日,相比春节,中秋更加的短暂,这就对那些难舍难分的亲人来说更加弥足珍贵。亲情在这一刻凝结,在这一刻升华,在这一刻变得更浓,更满。
华夏赞·乡土情 李世伟 14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赞歌、赞颂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zangezan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