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追随白文公的脚步,本文作者为网友,是一篇高中作文,全文共计14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追随着白文公的脚步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三(6)班
牛文茜
还记得:一代诗仙李白,他以隐隐的雷声步入诗坛,举起了诗歌这把火炬,照亮了昌盛的大唐王朝。而继他之后,“白文公”——白居易则将这熊熊燃烧的火炬传承下去,使大唐的文化之火继续燃烧。如今,当年盛事繁华的王朝虽已在历史的波涛中湮没,但那圣洁的火焰却一直在中国文化人的心中燃烧,闪耀着奇丽的光芒!
我从小在洛阳长大,早就听说白文公出生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死后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的琵琶峰,并由李商隐为他撰写墓志。传说到洛阳游览白文公墓址、追思这位伟大诗人的游客知道白文公喜欢喝酒,都要在墓前洒水酒一杯,以示敬爱,因而白文公的墓前常常是湿漉漉的。当时的我就想:作为一位诗人,能够得到后世的敬仰,能够使后人面对墓址洒下水酒,洒下心中的思念,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非同凡响并且有着特殊人格魅力的人。现如今,我来到了苏州,来到这对他有着巨大影响的地方,我不禁怀疑莫非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注定让我在他出生和安息的那方土地上成长,又注定让我来到这里追随他的脚步?
年少时的白居易因随母亲躲避战乱而逃到了苏州,当时的他只有十一二岁,正处在易被社会风气等影响的重要时刻,而美丽的苏州似是见出了这位少年的不凡之处,垂青于他,赠给他一个韦苏州,使年少时的他从韦苏州的身上浸染了无数的豪气,爱上了喝酒,受到了别样的“滋润和关爱”。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跟随父母来到了这里,来看看娇美的江南水乡,来追寻白文公的踪迹,来嗅嗅穿越前年的墨香。
为官时的白居易由于素性刚直曾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后的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而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穆宗继位,因为爱慕他的才华又把他召回长安做官,这在当时是许多读书人一生的梦想。不过比起从前,白文公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这时他创作的一些诗中,仍然流露出了
他对国计民生的关注、牵念。一旦权力在握,白文公不是作威作福,而是造福于民,与民同乐。比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头上,教导人民如何蓄水泄水。而在苏州,他组织民力开挖了山塘河,铺筑了山塘街,使远在苏州西北郊的虎丘成为官民士子皆可游赏的胜景。这些都是为后人所称道的。再比如他创作的《观刈麦》《卖炭翁》等,都着重描写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我们从这些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个公正廉洁、洁身自好的文官者的形象。当年的白文公,即使身处洛阳远离苏州,但他心中却也还惦念着、回想着在苏州时的日子,回想着苏州的香粽,苏州的鲜鹅,苏州的台榭,苏州的管弦,苏州的酒,苏州的天,甚至苏州的黄梅雨,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因时空的拉开而在大诗人的心中倍加可爱了!
今天的我,从洛阳赶来,追随白文公的脚步。在拙政园中品味“宜两亭”的妙趣;登上天平山,体会他游玩于山间的闲适与轻松。我想,倘若我在多年以后再回到他的墓前,我将会有全新的感受,或是悲伤,或是自豪,亦或是惆怅?
现在的我,还在追寻白文公的路上,一路追寻,一路记写下我与白文公的故事,续写着我与白文公的奇缘!
追随白文公的脚步 牛文茜 14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脚步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jiao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