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谱出生命乐章,本文作者为黄海琨,是一篇高中作文,全文共计14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谱出生命乐章
湖边的芦苇荡摇曳着黄昏落日猩红的光芒,白鹭偶尔翩翩飞起又飞落,一叶小舟从湖心摇过,渐摇渐远,而后变成茫茫湖面上的一个点,一个小点,和那湖面上落日投下的长长的光影闪烁在一起,再也无迹可寻。
风静的时候,湖面平静如镜,照见山影与云影;风起的时候,湖面始而微波如鳞,继而浪涛涌来,轻轻敲打着湖岸,啪嗒啪嗒,那声音,细细去听,听得久了,你会沉沉入梦去,一梦如舟,让浪涛轻轻地推着,推着,荡向时空无际的深处,无始无终,泯然两忘。
没有什么,会像一座湖一样给人的心灵以无边的自在和安宁。直到如今,我以为这世上懂湖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法国的卢梭,一个就是美国的梭罗。这两人一前一后,相隔百年,但都把湖读得透透彻彻。
卢梭因为思想的惊世骇俗而屡遭迫害和驱逐,疲惫的他是在逃亡的路上与美丽的比埃纳湖相遇的,他在比埃纳湖中的圣皮埃尔岛上尽管只呆了一个多月,又被迫离开,但是他却把这里当做一辈子可以栖居的地方,能与湖相看,他情愿终身囚禁在这里。
卢梭最惬意的事就是仰面躺在小船之中,任船随风在湖中飘荡,让自己的思绪无拘无束无边无际地飞。他说:“如果湖面平静,就一直划到湖心,仰面躺在船中,双眼仰望长空,随风飘荡,有时一连漂上几个小时,沉浸在没有明确固定目标的杂乱而甘美的遐想之中。”
卢梭最终在比埃纳湖美丽的湖光山色中悟得了人生的一种至境,他在《漫步遐想录》的第五章节里无比深情地写下了一段充满东方禅意的文字,他说:
“假如有这样一种境界,心灵无需瞻前顾后,就能找到它可以寄托,可以凝聚它全部力量的牢固的基础,时间对它来说已不起作用,现在这一时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既不显示出它的绵延,又不留下任何更替的痕迹;心中既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既不觉苦也不觉乐,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同时单凭这个感觉就足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只要这种境界持续下去,处于这种境界的人就可以自称为幸福,而这不是一种人们从生活乐趣中取得的不完全的、可怜的、相对的幸福,而是一种在心灵中不会留下空虚之感的充分的、完全的、圆满的幸福。这就是我在圣皮埃尔岛上,或是躺在随波漂流的船上,或是坐在波涛汹涌的比埃纳湖畔,或者站在流水潺潺的溪流边独自遐想时所常处的境界。”
梭罗想要寻求现世生活和现代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而自觉来到瓦尔登湖边隐居了两年,他日日与瓦尔登湖相看,在湖深邃的眼睛里,看到了生命的诸多秘密。
没想到,梭罗享受湖的方式与一百年前的卢梭惊人地相似,他说:“我先把船划到湖心,而后背靠在座位上,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似梦非梦地醒着,直到船撞在沙滩上,惊动了我,我就欠起身来,看看命运已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
最高的境界总是哲学的境界,与卢梭一样,在梭罗的笔下,瓦尔登湖超越了风景的意义,而在哲学化的阐释中定格为永恒的生命图景。梭罗如此说: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
有一天,当我匆匆忙忙地从一个城市里出来,坐上公共汽车回乡下的时候,我看见公路边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立柱房产广告,推销一座建在湖边的别墅,上面以湖为背景,赫然印着斗大的八个字:城市向东,生活向湖。
生活向湖,这一切似乎是太宁静又太隆重了。
谱出生命乐章 黄海琨 14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生命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sheng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