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和我的祖国——90后眼中的《高考1977》,本文作者为网友,是一篇高中作文,全文共计15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荒凉的北风肃杀地掠过中国那片沉睡的土地。十年,时间沙漏中的一瞬啊,对于那些终日翘首企盼回家的人们又是多么的遥远和漫长。
那是混乱的年代,那是黑暗笼罩苍穹的年代,那是悲伤如雾气弥漫的冬日。知识这颗璀璨的明珠啊,非但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热切的追求反而在遭受着迫害与打击。
那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同我也差不多大,阅读时,我沉浸在那字里行间,被他们对知识的不懈追求而深深打动,虽然他们离我所处的年代很遥远,但他们的遭遇仍牵动着我的心。我仿佛也置身其中,伴随着他们一道艰苦地在田里劳动,一道与农场主任绝食抗争,一道为于连的命运牵引,一道分享成功的喜悦,体味着那时的生活。
每天在东方刚刚泛白时就在田间忙碌,直到正午的太阳白晃晃地悬在头顶,灼烧着后颈和衣衫才带着满头的汗水和满脸的疲惫回去,晚上更是拖着沉重的双腿和酸痛的身躯休息。这么拼命的劳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完成农场主任口中“党的指标”,是为了拿到工分,为了接受“劳动的改造”。就这样,他们每日浸泡在山野里生活彻底远离了学习和知识,我看见他们的脸,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由当初的生机蓬勃渐渐变得死气沉沉,那原本充满灵气的双眼啊,渐渐变得呆滞、浑浊,蒙上了浓浓的阴影,多少显露出了一丝狰狞。因为精神失去了知识的滋润,因为思想失去了知识的充实,因为头脑失去了知识的锻炼。我看见他们的心在滴血,而他们残存的知觉又能坚持斗争多久呢?中国的文化会被彻底地抹煞吗?
当然不会!仿佛是三月里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摇醒了那条沉睡的巨龙,恢复高考的消息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知青们在片刻的喜悦后又纷纷留下了热泪,“那些只是早忘了,又怎么把它捡起来呢?”然而有一个人给他们带来了希望,那是一位父亲,一位北大的教授,更是一位被错误冠上“历史反革命”的父亲。因为这,女儿一直受着排挤和冷眼,因为这,阻隔了一对血浓于水的父女。这种情况在当时还有很多,因为真相如同知识一样,被扭曲和颠倒,呈现在你眼前的往往是面目全非,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他们去考。”他给青年们补习,坐在简陋的屋子里,“太久没有上过课了。”的感觉被一句触动人心的“老师好。”所冲刷尽净。知青们对知识那份发狂般的渴求也被学习所唤醒。知识那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他们,不惜去图书馆“偷”来读,《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加激励和鼓舞着他们抗争和拼搏。
结局是美好的,让我不禁泪流满面,那个一板一眼的农场主任,那个苛刻铁石心肠的农场主任也被孩子们那热切纯净的心灵愿望所打动,人性的光辉拨开乌云迷雾大放异彩。那辆拖拉机上载着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激情四射的青年,一颗颗热血澎湃的心,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历史老师说:“历史是鲜活的。”我说:“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从这段鲜红的历史中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黑暗是短暂的,光明总会出现。只要我们保留着对未来的信心和不屈的信念,一定会度过黑暗,抵达光明;我明白了:人性总是善良的,一颗温暖纯洁的心一定会感动别人,我们也要一直怀着这颗心去关爱他人;我拥有了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艰苦的力量,以及与困难、失败奋斗到底的勇气,我永远都不会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我会好好珍惜那些学习知识的机会和时间,真心地感激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同时,我为曾经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和懒惰深深追悔。最后我将通过自身的勤思好学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为弥补十年浩劫所留下的空白而奋发图强,为中华巨龙的腾飞而努力向上!
我和我的祖国——90后眼中的《高考1977》 严炎 15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高考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gao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