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生命的标杆,本文作者为万丽华,是一篇小学生作文,全文共计20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生命的标杆
育才三中 万丽华
在育才,姚老太是有些知名度的。
姚老太,今年63岁,是育才二中退休教师,祖籍湖南。2003年9月,返聘在育才三中实验室工作至今。“姚老太”是大家对她的尊称,也许是因为她的一头银发,也许是因为她热爱校园,也许。。。。。。
姚老太喜欢做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春天的某个早晨,我们走进姚老太的办公室,看到一些五彩的分子结构立体模型,格外抢眼,姚老太得意地告诉我们:“不是买的,我亲手做的。”然后像个孩子般期待你的赞叹。原来,姚老太是利用包装箱塑料泡沫做成的分子结构球状立体模型。涂成不同颜色,有氧气分子结构、二氧化碳分子结构、甲烷分子结构、氢气分子结构、二氧化硫分子结构、氯气分子结构等等。谁说中国教育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少姚老太是个例外。
生物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形象地观察人的肺功能运动,原来这又是姚老太的“杰作”:用可乐瓶代替人体,用塑料气球代替人的两片肺叶,通过往瓶中注气,肺叶便呼吸有致。亏她想得出来,老小孩一个!要问该‘仪器’成本:2元。要不怎说姚老太是废物利用高手。
姚老太还善于把高难度的实验简单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初中科学课里,有个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一个物理真空实验,为了操作方便,姚老太忽发奇想:买来两个大的墙壁吸盘,让两个吸盘相对扣笼,任凭多大的力也拉不开。在相同原理下,形象生动地演示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效果。
姚老太喜欢大自然,我们来看这组镜头:夏天,天刚蒙蒙亮,姚老太穿上长雨鞋、戴着手套(避免蚊虫叮咬)来到雨后的四海公园,在草丛中左掏掏,右挖挖,一连持续好几周,原来,为了让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更细致地观察蜗牛的嗅觉、视觉,姚老太给自己定任务:早起捉蜗牛。果然,起得早的鸟儿有虫吃,一个年级学生一次实验需要好几百只蜗牛,都让姚老太备齐了。
姚老太会为遥远的,她完全不认识的人牵肠挂肚,身体力行,奔走救助。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军训过后,军鞋也就不用收回,一些学生会把穿过的军鞋扔进垃圾箱,姚老太觉得可惜,一双双收集起来,洗干净配成对后,集中运往贵州贫困山区的学生。算来有一千多双;校园里,经常有学生丢弃的校服,姚老太一件件洗干净,想着贫困山区的孩子用得上。
姚老太爱旅游,一次去西藏旅游途中,她认识了一位藏族奶奶,获悉其孙女在惠州八中(民族班)读书,家境困难,遂从该学生读初三时开始资助,孩子名叫次仁德吉,现在湖南大学建筑系读大二。姚老太曾亲往惠州八中看望女孩。
早在1999年,姚老太旅游途经丽江,特地去丽江孤儿院,看到地震后留下的孩子们,十分同情,返校后,立即组织收集师生衣物,共收集到36个大编织袋的衣物,寄到丽江孤儿院。当地政府还组织部分孤儿院老师到育才来交流。说起这件事,姚老太至今还得意。
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后的一天,一贯大嗓门的姚老太忽然操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来到学校办公室,原来,她听说区教育局准备组织教师前往灾区支教,便主动报名,为了能被优先选中,她一再强调她会一口地道的四川话(旅途中学会)。当时,灾区余震不断。
姚老太有句口头禅:“要想活,就要动。”许是生性好动,姚老太永远是忙的:每年利用暑假和爱人宋老师一同出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参加公园里民族舞蹈爱好班,风雨无阻每天去跳舞,且能制作民族舞蹈服装;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教会师生制作葡萄酒。
08年秋天,听说区教育局组织爬山比赛,一直坚持爬山运动的姚老太又跃跃欲试,主动请缨,谁曾想学校里报名人还挺多,先要有个校内选拔,为了取得参赛资格,姚老太硬是绕学校田径场十圈跑下来,好家伙,3000米,大伙都为她捏把汗,她却大气不喘,我们算服了气。爬山比赛中,姚老太昂扬的生命状态,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为年轻人树立了健康活力的标杆。
姚老太能在种植作物中找到无限乐趣:经过一番折腾,姚老太在她家的顶楼开辟出80多平米的绿地,种上了番茄、辣椒、丝瓜、青瓜等等作物,每每将成果拿来学校与同事分享,看到大家喜欢的样子,姚老太喜上眉梢,更加勤奋地耕耘她那块绿地。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莫非姚老太也悟尽养生之道,‘慈、俭’俱备,还略有发展:在无关名利处敢为天下先。
生命的标杆 万丽华 18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net/zuowen/ 更多生命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net/zuowen/sheng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