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历史,就犹如已熄灭的灰堆;回顾历史,就是将双手伸入灰中,去感受那似曾相识的温度。借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阅读了《奋斗的足迹》,回顾了党那激昂而又艰辛的道路。字里行间散发出的精神,给了我巨大的震撼。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我党从抗日到解放战争的这一段。因为在抗击日寇,戡平内乱的日子里,中华民族涌现了如杨靖宇,董存瑞这样的时代骄子。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开了共产党的前进之路,用一腔热血浇筑了万里长城,染红了五星红旗。随着历史的远去,他们可能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可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却潜藏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
那么,这有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激励着他们赴汤蹈火呢?我认为,这是一种不灭的民族之魂,即一腔救国救民的热血,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对自由,平等,博爱的信仰。正是这民族之魂,激励着他们越过雪山草地,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血战台儿庄时,中国军队组织敢死队反攻,士兵们踊跃报名,上级发与每个士兵银元,战士们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子孙当鬼子的奴隶,是为了国家的存亡!”战斗中,战士们视死如归,英勇异常。阵地夺回来了,战士们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就是这种民族之魂的集中体现。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已看不到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了,但这般英雄的精神却并未远离,它们与祖国壮丽的山河同在。正因为有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国才有如此飞速的发展!现在的我们已远离了当时战火与硝烟,但却有更重要的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就让这民族之魂引领我们去攻克一道道的关卡!听,历史已经远去,民族之魂却还在我们的心里沸腾,每时每刻鞭策着我们向前。
直到此时,我仿佛都能听到英雄们的呐喊,仿佛能看到民族之魂在他们心中跳动。或许,他们的坟头上已长满了荒草,但他们的精神——救国救民的精神,却在我们——新一代的我们心中长出了希望的嫩芽。
标签:九江学院浔阳附中201班 李宏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