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
我喜欢读很多书,但尤其喜欢读一本书,就是《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我最喜欢里面的《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4年,蒋介石制定了“铁桶围剿计划”,项与年负责把密件送出去,敌人把“红匪重灾区”看守得很严,项与年为了保证密件不被敌人发现,只好把衣服弄破,把头发弄得乱糟糟的,然后坚决地把自己的4颗门牙给敲掉,装成了乞丐。敌人看见项与年,觉得十分恶心,谁都不想去搜查他,就这样,项与年才躲过了敌人的视线,把密件安全地送到了指定地点。
这一篇文章太令人感动了。项与年为了不让自己的队友被发现,不顾及自已的安危,历尽艰难,最后才把密件送到周恩来的手里。他的这种坚强、聪明、忠贞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红军也正是需要这种信念坚定、忠贞不屈的好战士,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项与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我们中华民族学习的榜样,我一定会向项与年学习的。
项与年是个聪明、机智、信念坚定的好战士,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是我,却是个信念不坚定,不能忍受痛苦的人。
记得三年级的一天,我正在操场上玩耍,正当我开心的时候,我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呯”地一声摔在了地上,脚上擦破了皮,本来这一点小伤是经常有的,也是不痛的,可是我当即就坐在了地上,哇哇地哭了起来。在老师给我擦红药水时,我更是大叫起来,叫得整栋楼都听见了。项与年敲了四颗门牙,鲜血直流,他都强忍着,而我只擦破了一点皮,就哭得震天响,我真是太不如项与年了。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人要坚强,不能一遇到一点小麻烦,就只知道哭。
六(5)班 :李希凡
指导老师:晏丽萍
爱祖国高于一切
——读《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有感
我阅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一书,不由得为我国近代英烈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所感动。
浩然正气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有了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就会产生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在这本书里,记载的就是许多洒鲜血、献生命的英豪,叙述的就是他们为了祖国而产生的壮举。其中,《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这篇文章,尤其使我难以忘怀。文中记述的是:1984年,蒋介石为了消灭共产党,制定了“铁桶围剿计划”,项与年负责把密件送出去,为了躲过敌人的搜捕,他把衣服弄破,把头发弄乱,最后,变成面目全非的乞丐。一路风尘,一路饥寒,一路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及时把情报送到,促使党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粉碎了敌人的“铁桶围剿计划”。我看了之后,心里很激动。读过项与年的事迹后,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面而生。想起了苏轼说的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是啊!祖国就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项与年这样爱国、信念坚定、忠贞不屈的好战士,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爱国”这两个字说出来是多么地激动人心。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历朝历代,就有许多仁人志士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从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都是中华之魂,它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它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的原因;它是一支点燃中国人智慧与力量的熊熊火炬。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作为一名学生,更应当爱国——有的小朋友说:“我们这么小,到底怎样才是爱国的表现呢?”没关系,爱国无大小,小事也能表现出爱国的热情。我们不可能都像英雄那样有伟大的壮举,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爱国之举。比如,如果我们坚持节水和节电,坚持不用一次性筷子,这样就能减少国家资源的浪费;比如,我们都认真遵守交通规则,就能避免交通事故,做到既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每个人就能和谐幸福;比如,我们现在认真努力地学习知识,锻练身体,长大了就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像是董存瑞如果参军后不认真学习爆破知识,不知道要把炸药包顶起来贴在敌人碉堡上才起作用,他就是再勇敢也没用啊!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是爱国;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是爱国;建筑工人把城市建得美丽也是爱国,同样,我们认真学习,幸福快乐地成长,也是爱国。
祖国是个母亲,她养育我们,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张开翅膀——祖国是个孩子,他在我们的努力下成长,强大。就从现在开始,做一名爱国的小学生吧!
六(5)班: 袁谊涵
指导老师:晏丽萍
读了《四颗门牙拯救十万中央红军》,我的感触十分深刻。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一九三四年蒋介石制定了歼灭红军的计划。时任江西德安专区保安总司令的莫雄也被特邀参加了会议,莫雄早年与共产党人项与年结为知已。当他拿着会议的绝密材料回到时司令部时,立即密召项与年等人,把情报述说了一遍:“情况万分紧急,赶紧派人把材料送到时党中央。”经商讨,决定由地下党的老同志项与年将文件传递给中央人民政府。临近瑞金,敌人对“红匪重灾区”把守得密不透风,项与年决定牺牲自己,将自己的衣服磨得破破烂烂,最后还找来一块石头,敲掉了自己的四颗门牙,最后,终于将情报交给了党中央。
项与年九死一生才送出了这份情报,才让敌人的计划落空,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党正是因为有无数项与年这样信念坚定、忠贞不屈的好战士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又感觉十分羞愧。想到项与年牺牲自己去给党中央送情报,才拯救了如此之多的红军战士,这种精神难得可贵,这正是如今社会所缺少的,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吗?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帮助他人,使他人受益?
记得有一次,在夏天里,一位清洁工在大街上收拾垃圾,我随手扔了一张废纸,清洁工立刻说道:“小朋友,不要乱扔垃圾……”
“哦”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心里想着:“这本来就是你的工作嘛,哼。”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六(5)班:邓同源
指导老师:晏丽萍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
是谁让我们的中华崛起?是谁解放了新中国?又是谁让我们现在的生活更美好?是它——伟大的共产党,在解放新中国的征途中,经历过多少风雨坎坷,腥风血雨,我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后,受益非浅。
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有少年儿童团团员;有潜伏在敌营之中的革命烈士;还有在抗日前线中斗志昂扬的战士……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挺进最后一战》。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一个秋天,饥饿寒冷正包围着八路军战士,可他们仍坚持着,等待着一颗红色的信号弹的到来。就在这时,一颗火红色的弹插入云霄,这红色的信号弹燃烧了战士心中胜利之火。战士们同猛虎下山冲入敌群,歼灭日军,接着便挺进山头,迎接新的一战。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战争的血腥场面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先烈们用钢铁般的意志,面对敌人的酷刑毫不动摇,用血肉之躯筑就了伟大的丰碑。谱写了壮丽的人生凯歌。
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过得无忧无虑。他们的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品格无时无刻都在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深深地体会到,落后和贫穷就要挨打。只有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才能够走向胜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期的学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要忘记我们中国过去的屈辱史,我们要用革命先烈的意志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地探索,克服重重困难,日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血繁荣昌盛,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5)班:陈理妍
指导老师:晏丽萍
读《一记耳光化险情》有感
天空晴朗,白云飘飘,坐在阳台上,掏出《红色经典传奇》看看,映入眼帘的是一篇文章《一记耳光化险情》。
文章写的是1942年,刘伯承在太行山区率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坚持抗日斗争,日军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政委唐天际出计,在晚上穿过敌人队伍,向杨家山行进。就在途中,遇到一支日军队伍,头子翻译官用点烟的借口借打火机微弱的火光想看清对方的真面目。紧急关头,刘伯承急中生智,打了翻译官一个响亮的耳光。翻译官以为得罪了日军大官,吓得赶紧点头哈腰陪不是。因此,红军逃过一劫。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刘伯承的勇气,感受到了他在敌人面前的镇定,感受到了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面对敌人那种毫不畏惧,毫不慌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不是吗?在生活中,看别人被困难难倒时,自己心中暗暗发笑。而当紧急的困难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知道,当时自己嘲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难道不是吗?
记得有一次,走在放学的路上,我和好朋友开心地聊着天。转了一个弯之后,我们看见有一个人迎面向我走来。我们还以为是过路人,就没有去理会,继续闲聊着。当我们和陌生人的距离不到2米时,陌生人发话了:“小姑娘,你知道车站怎么走吗?我们愣了一下,互相对视了一眼,立刻心领神会。朋友说:”从这条路直走,到十字路口,左前方就是了。”“来,上车,给我们指路,然后马上送你们回家。”我们又对视了一下,因为我们知道车是不能上的,万一……这时,陌生人已经牵住了朋友的手,朝他的车边拉去。我想:糟糕,如果真是……想到这里,拉着我手的朋友发话了:“叔叔,我刚想起来我还有本子没买呢,买本子要回家写作业的。”然后挣脱陌生人的手,假装朝商店跑去,重新拐那个弯。这样,陌生人就看不见我们了。等了好一会儿之后,我们偷偷地从墙边看,陌生人已经无影无踪了。
从那以后,我打心眼里佩服朋友的急中生智和勇气,可她对我说:“这算不了什么,做人就应该这样。”
六(5)班: 李韵容
指导老师:晏丽萍
联系方式 :上高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251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