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上的约定》读后感
今天,我无意地翻着《红色经典传奇100例》中的《马车上的约定》这篇文章。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就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马车上的约定”?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
这篇文章讲述了1920年1月中旬,在北京通往天津的土路上,一位约30岁模样,另一位约40岁的两位乘客,普通的马车,在偏僻荒凉的土路上走着,不起眼,车上坐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们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一直商议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问题。“我在北京着手建党的准备,你在上海做建党的准备,怎么样?”最后他们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党的一段历史”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李大钊和陈独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无限忠诚,以及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革命者的光辉典范。设想一下,如果李大钊和陈独秀不在马车上商议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问题,那他们怎能在天津的路上的马车上留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呢?怎能有今天的中国呢?所以他们的做法是多么明智!
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何尝不希望有这样的精神呢?
江西东乡王桥小学五(2)班 陶亦男
标签:《马车上的约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