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5日参加耐特菲姆(北京)玉米滴灌培训小结
未使用滴灌的玉米地,亩产600~700公斤/亩。
而使用滴灌,并进行正确的灌溉计划的玉米地,亩产1360公斤/亩。
9月25日,我和同事王伟有幸参加在金码大酒店3楼会议室的,耐特菲姆举办的玉米滴灌培训。
在国内,普遍存在重视建设,忽略管理的现象,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新建项目在3、4个月内好用,但是持续1年以后,甚至一个电磁阀的损坏,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
令人想起,日系车的维护保养,保养时间细分,到指定时间,4S人员会通知车主保养,即使没有损坏,还可以正常使用的零件都被要求更换,如此看来维护费用很是高昂。但是车的使用寿命增加,而且车的驾驶体验得到保证,车的油耗也维持的很低。在车的整个使用周期内,花费反而很低。相对国产车,只有在零件坏时,才维护,反而增加费用,耽误使用,并造成车的整体素质下降。
灌溉的维护计划,是滴灌的第1重要部分。这也是培训的精神之一。没有维护,残缺的滴灌设备不能更好的执行灌溉计划,最终得到的物质会小于期望的,投入的。地埋式滴灌,要求维护任务很重,3年前几十万亩的地埋滴灌,如今只剩下寥寥几千亩,之所以失败,维护上的失败,是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对于滴灌,宣传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容易让人觉得滴灌就是省水。如果滴灌消耗的水量,大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就觉得不可以理解。
滴灌是从以色列发展起来的,他们那里沙漠多,土壤都是沙子,滴灌的主要功能是节省水,其种植作物均是需水量少的,而且其政府调节产业结构,农业种植不再以满足自给为目标,改为依赖进口。因此其滴灌产品企业的滴灌宣传目标,开始从节水改向精准农业,高产农业转变。
滴灌,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控制浇水。大水漫灌,也是可以控制的,但是浪费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