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比彻·斯托夫人]
故事背景
作品出版于1852年,当时的美国存在着大量的黑奴交易,有些地方的黑人甚至被当成畜生一样看待。
情节概要
故事围绕着一生笃信基督教,善良忠诚的黑奴汤姆展开。故事的开始,汤姆在南方肯塔基州的一家农场里做着黑奴管家,由于农场主谢尔比经营不善,将其出售给奴隶贩子抵债。他事先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出于对主人的忠诚,没有逃跑,临走前强忍离别的痛苦,安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汤姆在被贩卖去北方的途中,被农场主圣克莱尔买下。圣克莱尔对待黑奴非常友好,和汤姆相处时间里,被汤姆的基督精神感动。在他美丽的女儿不幸夭折后,他许诺汤姆要还他自由,可还有准备好手续,圣克莱尔就意外遇刺身亡。汤姆的希望落空,但厄运没有就此结束,汤姆之后被一位凶残的农场主列格雷买下。列格雷把黑奴看得连畜生都不如,动不动就施以暴行。一次农场里两个女人逃跑,列格雷怀疑汤姆知道内情,便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而汤姆没有背弃朋友的信义,也没有反抗主人的鞭挞。最后,当小主人谢尔比的儿子乔治·谢尔比赶来赎回汤姆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乔治悲痛不已,就地掩埋了汤姆。之后乔治回到肯塔基,以汤姆大叔的名义,解放了自己名下的所有的黑奴,并对他们说:“你们每次看到汤姆大叔的小屋,就应该联想到你们的自由。”
故事的另一条线最开始是和汤姆同时被卖的小孩哈利,他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勇敢地决定逃到自由州,哈利的爸爸也成功出逃。在废奴主义者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得到了自由,以后的日子还找到了失散的亲人。
我的感受
前段时间看过一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奠定了一些对奴隶时代的认识。不过奴隶制已经过去250年,文中的思想没有对我造成非常大的冲击。我最喜欢作品中刻画的圣克莱尔的典型形象,厌恶当时的社会风气,反对立法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反对基督教义包容奴隶主的残忍,同时又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不愿付诸行动。后来在汤姆的感召下,接受了基督教美好的部分,在女儿的恳求下,决心解放自己名下所有的黑奴。
之前我读过老舍的《四世同堂》,看到1/4的样子就读不下去了。对比这本小说,两者都是揭露社会的黑暗,四世同堂讲的是日本侵华,受压迫的北平人民,汤姆叔叔的小屋讲的是美国被贩卖,受剥削的黑人奴隶。四世同堂读起来非常地压抑,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懦弱、贪婪、自私自利,让人看不到希望。汤姆叔叔的小屋则描述了各种阶层各种人物对奴隶制的态度,有凶狠残暴的,也有乐善好施的,有顺来逆受的,也有反抗命运的。两本书都有对人物的描写,都通过特定人物来传递当时社会典型的心态。但是我总是感觉,老舍没有走出那个时代,没有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写作,很多时候是作者在批判日本人,而不是作品中的人物对日本人的看法。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对话形式的小说,开始读的时候不太习惯,不过越读越轻松,慢慢地就接受了这种写作方式。
公车阅读
积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每天利用上下班坐车的时间已读完10部作品,其中包括:
老人与海
西厢记
富兰克林自传
苏菲的世界
肖申克的救赎
欧叶妮·葛朗台
倾城之恋
活着
边城
汤姆叔叔的小屋
接下来要读的是《人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