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频道 > 其他教程 > 互联网 >

从人的神经网络特性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

2013-07-08 
从人的神经网络特征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人的大脑是由数白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的无数个神经网络组成的,根据

从人的神经网络特征看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

  人的大脑是由数白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的无数个神经网络组成的,根据最新的脑科学的研究,这些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终身不停在变化的,而我们的记忆和认知就是存储在这些不停变化的神经网络上面的,当然,具体的信息存储的方式目前还不是很明确,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我们的认知和记忆数据是很容易被改变的,我个人认为,人的知识和信仰不是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很坚定的,固定的,不容易改变的,哪怕是我们人类自认为最真挚的感情,也不一定会长久不变。。因为人的记忆是建立在神经系统生命群落及其这些细胞群落的连接关系的基础上的,而任何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诞生-生长-衰老的周期,而人的神经网络又在不停的变化,那么我们的记忆和认知也应该是处在一种不停变化的过程中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应该不存在终身不变的认知和态度的。。。撇开宗教和其它意识形态的理论,我认为我们人类的知识和感情也存在着一种类似生命体那种从幼小到衰老的运动状态过程。。。。没有永恒不变的认知结构和态度和情感

年轻人的神经网络活动肯定会比年龄比较大的人要更加活跃,神经细胞的代谢更加旺盛,相应的年轻人的认知和态度的变化就更加频繁一些,那么作为互联网主体人群的年轻人的这种神经活动特征对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征有什么影响呢?

很显然,用一个很简单的语言来形容这种特征:喜新厌旧,最恰当不过。所以互联网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面的信息传播规律也正是如此,一波又一波的新概念和新观念不停的涌现出来,但是没有哪个能够长久的存在,就好像网站一样,互联网上面的网站的生存周期很短的啊。。。有些几年前非常火爆的网站,现在早就关闭了。而互联网信息传播的这种特征又反过来影响到了媒体的宣传形势,经常我们会看到,一股宣传浪潮袭来,或者对某个人进行批判,或者对某种现象进行分析,但是过不了多久,这股浪潮就偃旗息鼓,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为什么呢?  因为传媒和互联网和他们的受众都是喜新厌旧的,不太喜欢一件事情长期在耳边唱起。。。。除非带有某种明显的经济,政治或者意识形态的意图,否则媒体和互联网上流行的信息浪潮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就算某些被故意长期炒作的信息不停的在我们耳边回荡,我们的神经网络也会对其视而不见。。。这并非是什么立场问题,而是我们接受和理解这些信息的神经网络已经改变了自身的拓扑连接,记忆和认知也已经达到某种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会使我们对某种外界的刺激不太关注,这也许使我们人类认知结构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吧。。。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的几个特征之一:来势汹汹,刚开始的时候铺天盖地,势不可挡,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短期化效益如果没有达成散播信息的目的,人们很容易就对这种信息潮失去兴趣,转而寻找新的兴趣点。。。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动这次信息浪潮的势力没有达到目的,那么很可能再次发动一次浪潮的效果就非常差了。

但是前面我们说过,建立在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基础上的人的认知和知识信息很容易被改变,那么利用互联网达到改变受众的认知和态度的手段就是:江南style那种洗脑般的海量信息突袭,简单的来讲,就是在我们的神经网络和认知平衡机制还在活跃过程的时候,向我们的大脑投射海量的,超过我们认知接受程度的信息,那么我们的神经网络会被这种海量信息所塑造,我们的态度和心理平衡机制会被这些信息所控制,哪怕我们意识不到这种控制,但是我们的内心已经被迫接受这种入侵的信息了,这算是现代心理控制的一种手段。

如果今后的物质化的战争手段因为全球能源短缺而无法大规模出现的话,这种基于互联网和传媒的低能耗的心理控制与反控制战争就会成为新的战争手段。。

对此,我们大家其实应该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捍卫我们自己那太不坚定的立场,信仰和态度。。。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