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频道 > 其他教程 > 互联网 >

浅谈Internet产品的技术架构:(一)概述

2013-04-21 
浅谈互联网产品的技术架构:(一)概述?LB:Load Balance。负载均衡,该集群一般是互联网系统的最前端,其主要功

浅谈互联网产品的技术架构:(一)概述

?

LB:Load Balance。负载均衡,该集群一般是互联网系统的最前端,其主要功能是分发用户的请求,使其可以较为平均的落到前端服务器集群的每台机器上。并且能对前端服务器进行一定的保护,避免了前端服务器直接接入公网。目前而言,从LB的层次划分主要是考虑四层LB和七层LB。

前端web服务器:LB分发后的请求会落到前端服务器集群上。这层内容是用户所能看到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页面的展示、业务逻辑的控制,有时会有较轻量级的本地缓存。当然,页面的展示可以是多平台的,如web、wap甚至是嵌入到移动终端。

后台server:一般来说,一个互联网系统较重的操作行为,会与前端服务器集群分开部署,然后通过其提供的接口来远程调用。当系统规模的规模越大、承载的功能越多时,的这样做的好处就越明显:降低系统耦合度、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这点对于互联网系统来说很重要)、架构划分清晰、保持每个server的功能单一、对外开放接口便捷(通用性好)、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在可以接受前面提到的有损服务时更为明显)、在安全性上也更有保障……当然,有利就会有弊,相比起集中部署而言,这样做会使得整个系统的部署更复杂,前端和后台、后台和后台之间调用、交互时,数据传输存在了对网络的依赖且对带宽要求更高,降低了同等条件下的吞吐量。

分布式缓存:由于互联网系统数据量和访问量较大,为提升系统性能,避免磁盘I/O的读写成为瓶颈,同时也是出于对DB或者文件存储系统等数据持久化载体的保护,一般都会在server和数据持久化层之间加上一层缓存。考虑到数据量大单机Cache难以承受,一般会用到分布式缓存。在专门的分布式缓存集群中,会缓存有大量的数据,尽可能的做到全缓存,或者根据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淘汰机制,以提升命中率。

持久层:数据持久化的地方。一般是DB或者各种文件存储系统。这里主要考虑到主备机制、读写分离机制等,以及数据量过大时的分表分库等。

其它:一个互联网系统往往还会包含有一些对应的CMS、内部平台。主要是实现诸如字典数据、审核工作、数据分析等功能。如果有合作方的可能还会有对外开放平台(这个开放平台与近来较火的开放平台不一样,是指开放给第三方合作方来使用,共同维护系统数据的平台),这时要充分考虑好安全性和权限控制等问题。

上面的内容都写得较为粗糙,只能算是简单提及。后续文章里会对每层展开,并且给出目前较为普遍的实现方案。

本文同时发表在本人博客:http://www.newhottopic.com

1 楼 guiqian725 前天   不错,我是做移动终端的,想了解一下服务器端!希望能继续写! 2 楼 yangfuchao418 昨天   楼主不用费劲写了,直接给你个链接http://dragonsoar.iteye.com/blog/1764713 3 楼 rijin 昨天   yangfuchao418 写道楼主不用费劲写了,直接给你个链接http://dragonsoar.iteye.com/blog/1764713
哇,感谢,好东西啊,学习了。这次写的主要是记录我自己平时工作中接触到的内容,想积累提升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