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Autowire自动装配 (转)
在应用中,我们常常使用<ref>标签为JavaBean注入它依赖的对象。但是对于一个大型的系统,这个操作将会耗费我们大量的资源,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建和维护系统中的<ref>标签。实际上,这种方式也会在另一种形式上增加了应用程序的复杂性,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Spring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动装配的机制,尽管这种机制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应用中结合<ref>标签还是可以大大的减少我们的劳动强度。前面提到过,在定义Bean时,<bean>标签有一个autowire属性,我们可以通过指定它来让容器为受管JavaBean自动注入依赖对象。
<bean>的autowire属性有如下六个取值,他们的说明如下:
1、?No:即不启用自动装配。Autowire默认的值。
2、?byName:通过属性的名字的方式查找JavaBean依赖的对象并为其注入。比如说类Computer有个属性printer,指定其autowire属性为byName后,Spring IoC容器会在配置文件中查找id/name属性为printer的bean,然后使用Seter方法为其注入。
3、?byType:通过属性的类型查找JavaBean依赖的对象并为其注入。比如类Computer有个属性printer,类型为Printer,那么,指定其autowire属性为byType后,Spring IoC容器会查找Class属性为Printer的bean,使用Seter方法为其注入。
4、?constructor:通byType一样,也是通过类型查找依赖对象。与byType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使用Seter方法注入,而是使用构造子注入。
5、?autodetect:在byType和constructor之间自动的选择注入方式。
6、?default:由上级标签<beans>的default-autowire属性确定。
注意:在配置bean时,<bean>标签中Autowire属性的优先级比其上级标签高,即是说,如果在上级标签中定义default-autowire属性为byName,而在<bean>中定义为byType时,Spring IoC容器会优先使用<bean>标签的配置。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在应用中使用自动装配(工程代码见例程3.2)。新建一个java工程,为其添加上Spring开发能力后,创建一个ioc.test包,再分别创建电脑类(Computer)、主机类(Host)和显示器类(Dispaly),为电脑类添加Host类型的属性host和Display类型的属性display,再添加一个run方法,让电脑可以“运行”一起来。属性代码如下:
电脑类:
?1package?ioc.test;
?2
?3/**?*//**
?4?*?@author?zhangyong
?5*/
?6public?class?Computer?{
?7????
?8????private?Host?host;
?9????private?Display?display;
10????//电脑运行方法
11????public?void?run(){
12????????System.out.println("你好,我是电脑,正在运行!");
13????????System.out.print("???"+host.run()+",");
14????????System.out.println(display.run());
15????}
16//Geter和Seter方法,省略
17}
18
?
再给主机类添加一run方法,让主机也可以“运行”,代码如下:
?
1package?ioc.test;
? 同上也给Display类添加run方法,如下:
?
下面便是修改Spring的配置文件,让IoC容器为我们的“电脑”自动装配“主机”和“显示器了”。分别配置两个bean,host和display。再配置一个名computer1的bean,autowire属性设为byName,同理配置computer1和computer3,autowire属性分别设为byType和default,最后设置<beans>标签的default-autowire属性为autodetect。至此,配置工作已经完成,可以看到,我们并没有显式的给computer bean它注入依赖对象host和display。配置代码如下:
?1<?xml?version="1.0"?encoding="UTF-8"?>现在可以建立一个测试类来测试一下Spring时候真的为我们自动装配好了我们需要的bean。代码如下:
?1package?ioc.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