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结局惊天大揭密!!!
1、黄四郎没有死,他打死了武智冲,穿着汤师爷的衣服出现在了火车上
2、汤师爷的没有说完的 第一个秘密是老二是他告密害死的,第二个秘密是他喜欢花姐,花姐是卧底 。
3、花姐给黄四郎的礼盒里面装的是两颗钻石,黄四郎一看就知道花姐已经搞定了汤师爷和老二和老三,于是便假装卖个人情给花姐放过老二和老三,本来他是带人来干掉他们的。
4、夫人被花姐代替。夫人说了,她只做县长夫人,谁是县长,她无所谓。花姐也是,她本来就是JI 女,她跟老大老二老三都无所谓,老二是悍匪,而且自己说了对女人没兴趣。当初第一次得钱的时候,唯一没说带钱走的就是老二,老二不要女人不要钱,只要跟着老大,所以必然被所有人联手害死。这样就解释齐全了。而其实姜文最后对着老三说:老二啊,老二。他知道结果了,想说老二死的冤,后来就没说。姜文被诛心了。
5、张麻子在给老二布置任务时汤师爷在旁偷听,导致张麻子率众弟兄出鹅城剿匪,兄弟们只有预先埋伏的老二死了,他们被偷袭却只有老七负轻伤。
6、黄四郎给假张麻子布置任务时有两套方案,甲方案不用说就是干掉了张麻子。而乙方案就是偷袭行动失败,师爷借假张麻子的口说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杀回鹅城给黄四郎报信(其实老婆孩子都是假的目的是为了骗取那两颗钻石,黄四郎很重视那两颗钻石,要胡万杀鸡取卵却没有成功,8岁孩子是指建国1949年后八年1957年大跃进统计数据疯长)。
7、没有想到汤师爷和张麻子产生了感情,他没有回鹅城报信而是驾着装满银子的一辆马车往山西康城而去。
8、假张麻子本来说东边东边,他也想活命他以为汤师爷会回鹅城告密,所以想把告密的责任推在师爷头上,没有想到师爷真的往东边去了,他又急的说不要往东因为有珍藏版的地雷在等着师爷,师爷被炸后他被真张麻子一枪打死,临死时候还说山西是在东边,可见他是知道师爷的假老婆号称来自山西,他和师爷是一伙的。
9、师爷死后除了未说出那两个秘密,这也是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外,其实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一个是对麻子说他被炸到树上的屁股兜里面有五张县令上任书,大家记得黄四郎说过他买了6个县令,那么第6个县在哪里?恭喜您答对了是在上海浦东,现在你知道黄四郎为什么在开往上海的火车上了吗?那么第二个信息是他劝张麻子不要回鹅城因为他认为张斗不过黄,因为他已经知道张的大部分兄弟已经被黄收买,回去就是死路一条。
10、师爷和黄四郎都低估了张麻子的智慧,黄四郎还等着郭旅长的军队,而张的兄弟还等着黄的出手,没有想到张用发动群众这一招就把黄搞定。
11、张麻子虚假胜利后,老七飞跑过来问他喜欢花姐吗?又在他耳边嘀咕了一句话。紧接着又说别说是他说的。其实他告诉张麻子花姐是卧底,老三他们已被黄收买,老七这时候其实已经骑虎难下。
12、所以后来老三对张麻子说我要替二哥娶她,而张麻子答非所问的说老二啊老二。而老三以为张走神还提醒他说大哥我是老三。其实张心里明白(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桥段)他其实想说的是老二啊你死的好冤。所以才会一手拿枪指着头一手拿枪指着花姐和老三,但念兄弟情谊和对花姐的一丝好感就成全了他们。而且他问为什么要离开他,众人皆曰不轻松,维老七打马虎眼,老七还是向着张的。
13、张麻子多聪明睿智的一个人,这时候他已经明白师爷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他又不愿是这个结果,所以才会骑着白马在铁路上亲自验证,虽然火车开的飞快他还是一眼认出了黄四郎(此处我又看了一遍,果真在最后看到了火车后面有一个人),
所以打马赶上,黄四郎和葛优,以及花姐,和姜文那帮弟兄们,都在火车上。葛优说的杀人诛心----他和俩人说过,他没说动张麻子,但他说动了黄四郎。他让黄四郎以退为进,以输为赢。结果张麻子看似赢了,其实大输特输。张麻子仅仅占领了个空空的碉楼,分了点黄四郎的家具和珠宝而已。其他的,兄弟,女人,都离他而去,最后仅有一匹白马---也就是理想跟着他而已。
14、黄四郎明白郭旅长一来就会知道他吃里爬外,派人假扮张麻子盗取烟土,因为老百姓拿的钱太多了,超出黄四郎应得的那一份,虽然他是那个大腿。黄明白他的腿这回事真的断了,所以就和老三老四老五花姐他们去第六个县上任上海浦东县。
15、黄四郎为何被抓?那是他故意的。第一,他功夫不弱于张麻子。这是肯定的,鸿门宴上那一刀就能看出来。第二,他必须要问个明白,张麻子为何非要跟他斗到底。第三,他要试探张麻子是不是还有归顺之心。那句谁重要,就是试探。不管姜文说谁重要,那么就会变成黄四郎的狗。结果张麻子没上套,所以黄四郎才带着姜文带着的那帮人坐火车去上海。最后姜文策马跟上火车并且《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响起-----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和被统治的人而已,统治照样存在,太阳照常升起。
其实“子弹”是给《太阳照常升起》的注释:结尾就是开头,开头就结尾
有些只看到搞笑的人,总是说观众解读过多,也许导演自己都没有想到
这些人明显不了解姜文,更不了解姜文的电影
其他导演的电影是假如观众的智商和知识是100,他们的电影的智商就是五十,能到六十,就让观众惊艳了
姜文的电影是观众的智商是100,他能给你整个信息密度高达1000的电影出来。
就如有记者采访他,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就喜欢反复磨剧本,如同偏执狂一样。
原先打算是做成茅台酒的,结果做着做着就变成了纯酒精了
哪怕观众是酒量再大,也得被喝趴下了
特别是他憋了好多年出来拍的第一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几乎就是这段话生动的例证
一千个人看了估计九百九十九人都看不懂,就是现在大概大部分人能说也是隐隐约约感觉到那点意思,但具体是什么也说不出来
所以我说子丅弹飞是姜文给太阳做的注释,也只能是大概意思上说
太阳正常升起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叙事结构,把原本应该是时间最前面的的开头,给放到了结尾了
结尾就是一个铁路轨道上鲜花堆里笑的婴儿,还有灿烂的太阳升起
这个结尾其实是整个故事的开头,但又是结尾
整个故事好像是父亲最后杀了自己的儿子
让人想到一句话,革命总是以吞噬自己的孩子作为结束
但要具体解读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还是有许多困难的
姜文的大脑要比正常人复杂太多了
而子丅弹飞这部电影应该是姜文放了身段,来屈就大部分观众的理解水平
意思浅显了,象征明显了
不再是纯酒精了,算是茅台酒了
但信息密度还是大的惊人
这是导致短短的一部电影,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如此眼花缭乱的内容的原因。
但有一点它和太阳照常升起是相似的,就是结尾就是开头
结尾是张牧之的手下登上了马拉的火车,火车上出现了穿着汤师爷衣服的黄四郎
一个轮回循环,这个寓意还是和太阳照常升起一样的吧。
而且姜文还特地用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作为子丅弹飞的开头和结尾的音乐
应该也是提醒观众子丅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之间的联系吧
别的电影可能会过度解读
但对姜文的电影,你可能再解读,也只能解读到姜文设计的信息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了
片子里有许多细节,是让人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