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日本经济崩溃绝非聪明之举
由于钓鱼岛“国有化”事件,率先挑起了中日争端,被触怒的中国民众开始抵制日货。专业机构摩根大通发布报告称,由于中日领土争端激化导致日本出口下降、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减少,其预计,日本第四季度GDP将负增长0.8%,而非原先预计的零增长。世界各大知名投行均预言,今年8月份日本出口较去年同期萎缩5.8%,连续第三个月负增长,对中国的出口则下降9.9%。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在2012年最后两个季度将连续负增长。现在看来,中国民众对日本的自发经济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暂停购买日系和停止去日本旅游。
中国民众的这种经济反击战的效果相当显著。有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日本汽车整车对华出口估计下跌70%,而汽车零部件出口可能下跌40%。马自达9月在华销售下降了35%,三菱在华销售下跌63%,丰田8月份在华汽车交货量下降50%,铃木销量同比下降42.5%。一时间,日系汽车哀鸿一片。不过,日本旅游业受到的打击更致命。有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游客访日数量首次突破20万大关,而每名中国游客在日本平均消费高达2250美元。正是中国游客的慷慨支出,才使得日本的旅游业迅速从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中复苏。然而,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日本旅游业的繁荣景象昙花一现,来得快去得更快。
看来野田佳彦政府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对中国政府和民众维护主权的意志过度低估。随着日本经济的加速下滑,引发了其国内不满意见的急剧增加。日前,日本TBS电视台公布了其在10月6日、7日的舆论调查结果,认为应该改善日中关系的人占40%,认为应该对中国强硬的占32%,认为安倍晋三适合担任首相的占40%,认为野田佳彦适合担任首相的只有29%。看来野田佳彦已经步入一个无解的死局。不过笔者认为,斗则两败,和则双赢。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之间的经济大战,极有可能暴发继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之后的又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看来,日本需要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以超强的魄力,来解决其国内政治乱局,理智处理中日关系。
正如日本著名的预言家大前研一曾说过,未来十年,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甚至包括美国等世界大国,都必须学会与迅速崛起的中国相处。我认为,日本需要为钓鱼岛事件反省,但作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大国,中国与日本都需要负起责任,超越狭隘的国家主义,用智慧的方法、高超的技巧,来妥善处理好领土争端,防止中日关系的恶性循环,努力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整个东亚的持久繁荣与与和平。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有记者问:“您打算如何解决钓鱼岛问题呢?” 面对这一敏感问题,邓小平轻松回答:“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34年后的今天,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产生争端。中国陆续派遣海监船前往岛屿附近,宣誓主权,可谓“忍无可忍,绝不退让”。貌似两国间已无协商余地。这归根结底还是力量的对决。中国之前一直以韬光养晦的方式默默耕耘以增强自己的国力。到了2010年,中国整体经济规模超越日本,
很多人认为,如果情况恶化,日本经济将崩溃。这是短视的想法。因为经济战争对大家而言都是损失,带动亚洲经济发展的分工体系也会随之瓦解,对谁也没有好处。中国经济体系还需依赖外资和国外技术来维持增长,3.5亿城市农民工的生存也依赖海外市场。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遇到高速增长的瓶颈,目前正处于需要调整时期。如果基础还不稳的经济出现严重问题,恐将影响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国力的形成过程。中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日本、韩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拿着资本和技术进入中国,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成长基础。日本、台湾、韩国负责生产高端技术的零部件和半成品,中国负责组装,这就是国际分工大体系。而日本在该体系里负责尖端领域,起到核心作用。 所以让日本经济出现崩溃并非明智之举。
那么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的领土争端该如何解决呢?首先野田佳彦政府应该反省,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尽快让不良事端早日平息。对于中国方面而言完全可以像当年小平同志那样采取“暂且搁置,全力以赴搞经济”。因为他老人家的信念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00年不动摇”。如果中日两国经济大战真的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对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大灾难。如果看到中国人砸自己同胞的日系车时,恐怕就算是小平同志再世也会感叹:“你们离聪明相差很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