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菲ル。——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简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在世界A级国际电影节中最著名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和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合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
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和奥斯卡小金人是世界最重要的电影奖项: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宗旨威尼斯电影节: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威尼斯电影节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号,而评判标准很纯粹:艺术性。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作品的质量。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天才电影集合地。强大的媒体宣传确保入选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观众推介。
柏林电影节: 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三大电影节又被分别称为:先锋茶话会、噱头拍卖行、政治教管所
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法国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戛纳国际电影节历届获奖2012年——爱
2011年——生命之树
2010年——能召回前世的汶密叔叔
2009年——白丝带
2008年——围墙之间
2007年——四月三周两天
2006年——风吹稻浪
2005年——孩子
2004年——华氏911
2003年——大象
2002年——钢琴家
2001年——人间有情天
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
1999年——罗塞塔
1998年——永恒的一天
1997年——鳗鱼
1997年——樱桃的滋味
1996年——秘密与谎言
1995年——地下
1994年——低俗小说
1993年——钢琴课
1993年——霸王别姬
1992年——最美好的愿望
1991年——巴顿·芬克
1990年——我心狂野
1986年——战火浮生
1985年——爸爸出差时
1984年——德州巴黎
1983年——楢山节考
1982年——失踪
1982年——生之旅
1981年——铁人
1980年——影武者
1980年——爵士春秋
1979年——现代启示录
1979年——铁皮鼓
1978年——木屐树
1977年——我父我主
1976年——出租车司机
1975年——烽火岁月志
1974年——对话
1973年——稻草人
1973年——受雇者
1972年——工人阶级进天堂
1971年——送信人
1970年——陆军流动外科医院
1969年——如果
1967年——放大
1966年——男欢女爱
1966年——绅士现形记
1965年——诀窍,如何得到
1964年——瑟堡的伞
1963年——气盖山河
1962年——诺言
1961年——维莉迪安娜
1960年——甜蜜的生活
1959年——黑人奥尔菲
1958年——雁南飞
1957年——四海一家
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柏林国际电影节历届获奖2012年
获奖人: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作品: 芭芭拉
2011年
获奖人: 乌利胥·柯雷
作品: 嗜睡症
2010年
获奖人: 罗曼·波兰斯基
作品: 捉刀手
2009年
获奖人: 阿斯哈·法哈蒂
作品: 关于伊丽
2008年
获奖人: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作品: 血色将至
2007年
获奖人: 约瑟夫·斯达
作品: 波弗特
2006年
获奖人: 迈克尔·温特伯顿
作品: 关塔纳摩之路
2006年
获奖人: 马特·怀特克鲁斯
作品: 关塔纳摩之路
2005年
获奖人: 马克·罗斯曼
作品: 希望与反抗
2004年
获奖人: 金基德
作品: 欲海慈航
2003年
获奖人: 帕特里斯·谢罗
作品: 他的兄弟
2002年
获奖人: 奥塔·埃索里亚尼
作品: 星期一早晨
2001年
获奖人: 林正盛
作品: 爱你爱我
2000年
获奖人: 米洛斯·福尔曼
作品: 月亮上的男人
1999年
获奖人: 斯蒂芬·弗雷斯
作品: 高低镇
1998年
获奖人: 尼尔·乔丹
作品: 屠夫的孩子
1997年
获奖人: 埃里克·赫曼
作品: 吉玛港
1996年
获奖人: 严浩
作品: 太阳有耳
1995年
获奖人: 理查德·林克莱特
作品: 日出之前
1994年
获奖人: 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
作品: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1993年
获奖人: 安德鲁·伯金
作品: 水泥花园
1992年
获奖人: 扬·特洛尔
作品: 船长
1991年
获奖人: 乔纳森·德米
作品: 沉默的羔羊
1990年
获奖人: 迈克尔·弗尔赫文
作品: 讨厌的女孩子
1989年
获奖人: 杜桑·哈那克
作品: 我爱,你爱
1988年
获奖人: 诺曼·杰维森
作品: 月色撩人
1987年
获奖人: 奥利弗·斯通
作品: 杀戮战场
1986年
获奖人: 格·申格拉亚
作品: 一个青年作曲家的旅程
1985年
获奖人: 罗伯特·本顿
作品: 我心深处
1983年
获奖人: 埃里克·罗默
作品: 海滩上的波利娜
1982年
获奖人: 马里奥·莫尼塞利
作品: 格里罗侯爵
1980年
获奖人: 伊斯特万·沙博
作品: 信任
1979年
获奖人: 阿·亨宁·鲁森
作品: 冬季儿童
1978年
获奖人: 乔治·杜尔吉罗夫
作品: 优势
1977年
获奖人: 姆纽尔·古蒂雷斯
作品: 黑轿
1976年
获奖人: 马里奥·莫尼塞利
作品: 亲爱的米歇尔
1975年
获奖人: 谢尔盖·索洛维约夫
作品: 童年过后一百天
1972年
获奖人: Jean-Pierre Blanc
作品: 老处女
1968年
获奖人: 卡洛斯·绍拉
作品: 薄冰
1967年
获奖人: 兹·巴夫洛维奇
作品: 老人与孩子
1966年
获奖人: 卡洛斯·绍拉
作品: 追击
1965年
获奖人: 萨蒂亚吉特·雷伊
作品: 孤独的妻子
1964年
获奖人: 萨蒂亚吉特·雷伊
作品: 大城市
1963年
获奖人: 尼柯斯·康德罗斯
作品: 年轻的爱神们
1962年
获奖人: 弗朗西斯科·罗西
作品: 西西里的黑雾
1961年
获奖人: 伯哈特·维奇
作品: 马拉基阿斯神父的奇迹
1960年
获奖人: 琼·卢克·戈达德
作品: 断了气
1959年
获奖人: 黑泽明
作品: 秘密碉堡里的三个恶棍
1958年
获奖人: 今井正
作品: 纯真的爱情
1957年
获奖人: 马里奥·莫尼塞利
作品: 父与子
1956年
获奖人: 罗伯特·奥尔德里奇
作品: 秋日落叶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与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及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获奖2011年——浮士德
2010年——在某处
2009年——黎巴嫩
2008年——摔跤手
2007年——色·戒
2006年——三峡好人
2005年——断背山
2004年——维拉·德雷克
2003年——the return
2002年——青楼姊妹花
2001年——雨季的婚礼
2000年——生命的圆圈
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
1998年——他们微笑的样子
1997年——花火
1996年——迈克尔·柯林斯
1995年——三轮车夫
1994年——爱情万岁
1994年——暴雨将至
1993年——红白蓝之蓝
1992年——秋菊打官司
1991年——蒙古精神
1990年——君臣人子小命呜呼
1989年——悲情城市
1988年——圣洁酒徒的传奇
1987年——再见,孩子们
1986年——绿光
1985年——无法无家
1984年——和平阳光的年代
1983年——芳名卡门
1982年——事物的状态
1981年——葛洛莉
1980年——大西洋城
1968年——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
1967年——白日美人
1966年——阿尔及尔之战
1965年——北斗七星
1964年——红色沙漠
1963年——城市上空的魔掌
1962年——伊万的童年
1962年——家庭日记
1961年——去年在马伦巴
1960年——通过莱茵河
1959年——大战争
1959年——罗伟莱将军
1958年——无法松的一生
1957年——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诺言
1954年——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2年——禁忌的游戏
1951年——罗生门
1950年——伸张正义
1949年——情妇玛侬
☆~ _菲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