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程频道 > 移动开发 > 移动开发 >

ConcurrentHashMap 高并发性的兑现机制

2012-08-17 
ConcurrentHashMap 高并发性的实现机制注意:由于只能在表头插入,所以链表中节点的顺序和插入的顺序相反。图

ConcurrentHashMap 高并发性的实现机制


注意:由于只能在表头插入,所以链表中节点的顺序和插入的顺序相反。





图 5. 执行删除之后的新链表
ConcurrentHashMap 高并发性的兑现机制

从上图可以看出,删除节点 C 之后的所有节点原样保留到新链表中;删除节点 C 之前的每个节点被克隆到新链表中,注意:它们在新链表中的链接顺序被反转了

在执行 remove 操作时,原始链表并没有被修改,也就是说:读线程不会受同时执行 remove 操作的并发写线程的干扰。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写线程对某个链表的结构性修改不会影响其他的并发读线程对这个链表的遍历访问。


假设线程 M 在写入了 volatile 型变量 count 后,线程 N 读取了这个 volatile 型变量 count。

根据 happens-before 关系法则中的程序次序法则,A appens-before 于 B,C happens-before D。

根据 Volatile 变量法则,B happens-before C。

根据传递性,连接上面三个 happens-before 关系得到:A appens-before 于 B; B appens-before C;C happens-before D。也就是说:写线程 M 对链表做的结构性修改,在读线程 N 读取了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后,对线程 N 也是可见的了。

虽然线程 N 是在未加锁的情况下访问链表。Java 的内存模型可以保证:只要之前对链表做结构性修改操作的写线程 M 在退出写方法前写 volatile 型变量 count,读线程 N 在读取这个 volatile 型变量 count 后,就一定能“看到”这些修改。

ConcurrentHashMap 中,每个 Segment 都有一个变量 count。它用来统计 Segment 中的 HashEntry 的个数。这个变量被声明为 volatile。


清单 8.Count 变量的声明

  transient volatile int count; 


所有不加锁读方法,在进入读方法时,首先都会去读这个 count 变量。比如下面的 get 方法:


清单 9.get 操作

  V get(Object key, int hash) {             if(count != 0) {       // 首先读 count 变量                HashEntry<K,V> e = getFirst(hash);                 while(e != null) {                     if(e.hash == hash && key.equals(e.key)) {                         V v = e.value;                         if(v != null)                                        return v;                         // 如果读到 value 域为 null,说明发生了重排序,加锁后重新读取                        return readValueUnderLock(e);                     }                     e = e.next;                 }             }             return null;         } 


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所有执行写操作的方法(put, remove, clear),在对链表做结构性修改之后,在退出写方法前都会去写这个 count 变量。所有未加锁的读操作(get, contains, containsKey)在读方法中,都会首先去读取这个 count 变量。

根据 Java 内存模型,对 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 / 读操作可以确保:写线程写入的值,能够被之后未加锁的读线程“看到”。

这个特性和前面介绍的 HashEntry 对象的不变性相结合,使得在 ConcurrentHashMap 中,读线程在读取散列表时,基本不需要加锁就能成功获得需要的值。这两个特性相配合,不仅减少了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读操作一般不需要加锁就能够成功获得值),也减少了持有同一个锁的时间(只有读到 value 域的值为 null 时 , 读线程才需要加锁后重读)。

ConcurrentHashMap 实现高并发的总结

基于通常情形而优化

在实际的应用中,散列表一般的应用场景是:除了少数插入操作和删除操作外,绝大多数都是读取操作,而且读操作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成功的。正是基于这个前提,ConcurrentHashMap 针对读操作做了大量的优化。通过 HashEntry 对象的不变性和用 volatile 型变量协调线程间的内存可见性,使得 大多数时候,读操作不需要加锁就可以正确获得值。这个特性使得 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性能在分离锁的基础上又有了近一步的提高。

总结

ConcurrentHashMap 是一个并发散列映射表的实现,它允许完全并发的读取,并且支持给定数量的并发更新。相比于 HashTable 和用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new HashMap())),ConcurrentHashMap 拥有更高的并发性。在 HashTable 和由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 中,使用一个全局的锁来同步不同线程间的并发访问。同一时间点,只能有一个线程持有锁,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点,只能有一个线程能访问容器。这虽然保证多线程间的安全并发访问,但同时也导致对容器的访问变成串行化的了。

在使用锁来协调多线程间并发访问的模式下,减小对锁的竞争可以有效提高并发性。有两种方式可以减小对锁的竞争:

    减小请求 同一个锁的 频率。减少持有锁的 时间。

ConcurrentHashMap 的高并发性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用分离锁实现多个线程间的更深层次的共享访问。用 HashEntery 对象的不变性来降低执行读操作的线程在遍历链表期间对加锁的需求。通过对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 / 读访问,协调不同线程间读 / 写操作的内存可见性。

使用分离锁,减小了请求 同一个锁的频率。

通过 HashEntery 对象的不变性及对同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读 / 写来协调内存可见性,使得 读操作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加锁就能成功获取到需要的值。由于散列映射表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操作都是成功的 读操作,所以 2 和 3 既可以减少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也可以有效减少持有锁的时间。

通过减小请求同一个锁的频率和尽量减少持有锁的时间 ,使得 ConcurrentHashMap 的并发性相对于 HashTable 和用同步包装器包装的 HashMap有了质的提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