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管理]暗时间,平凡与优秀间的距离
每个人都希望,在他所从事的领域很优秀,那么如何才能优秀呢?有人做过一个研究,说那些优秀的音乐家,在他们成名之前,已经训练过10000小时。有人可能成功得早,如莫扎特16岁,有些可能需要等到30岁,而后者,可能是他到30岁时,才训练到10000小时。这里的时间,偏向于显时间,可以被统计出来。那么对于另外一些名人,如爱因斯坦和霍金,他们的时间又该如何衡量?他们可不练钢琴,而是纯粹练脑子。
上面的例子可能有点离谱,因为对于普通人,我们都达不到那种成就。
你是否认识一些牛人,不光事业有成,还多才多艺、生活丰富多彩呢?而他们,年龄却和你相似。那么,你和他们的真正区别在哪里?
时间在我们身边一样地流淌,但经过脑袋里那个蓄水池时,每个人存下了多少?优秀的人,会利用每一次时间,如坐公交、去食堂、逛公园,甚至蹲厕所;而大多数人,会坐公交时打盹、逛公园时发呆。
这种看不见的时间,拉开了平凡与优秀间的距离,它就是暗时间。
记得自己几年前,突然想自学工商管理,于是买了一堆书,但苦于没时间看。后来认真分析了自己一周24*7的时间分布,突然发现,去海边游泳的往返路上浪费了近两小时,周末在户外徒步甚至有六七小时。于是,我将买到的若干管理类课程光盘转成mp3,一出家门就打开手机和耳机。不知不觉,一年多过去了,我发现利用这段时间,听了一二十门经管培训课程。
虽然现在,我听得比以前少了,但每天去散步时,会习惯性思考一些问题。也就是说,除了睡觉,我的大脑一直在工作。
曾经看过陈天桥04年央视的《对话》节目,他隐约说了一句,他一直没有学车,因为司机替他开车时,他还可以思考问题。曾经看过李践的成功学,他特别强调过,我们有大块的时间被浪费掉了,并且告诉我们如何节省这些时间。
那么,既然暗时间如此充裕,我们该如何利用呢?
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没有发现,而是我们不想去利用。因为一下班后,我们便不想思考任何工作上的问题。
为什么不想思考呢?一般是,缺乏兴趣,或是太疲惫。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总结了一下解决办法。
发现兴趣
注意,不是培养兴趣。兴趣更多源于天生,而非后天培养。比如枪_支,我除了小时候喜欢,长大后一点兴趣都没有,如何培养?可能很多人浑浑噩噩地过了小半辈子,都源于那份始终提不起精神的工作。一个人一生中、一天中的黄金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对于职业选择,我们要分外慎重。
那么如何发现兴趣呢?我说的兴趣偏向于工作。
1、51job上不是有企业发布的各类招聘信息吗?了解各行业,以及各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看看是否有自己没有想到,而可能喜欢的职业。另外,中国统计局官网上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任何职业都有,我曾经研究过几个月。现在出现的的赴美产子代理像是还没有纳入,呵呵。
当然,对于当前工作没兴趣的朋友,我不建议换行业,但可以考虑切入细分行业或岗位,如软件开发做腻了,可以试试软件销售或代理,IT咨询等。
2、去书店看书 注意不是买书,而是浏览书籍目录。从目录可以了解很多领域,行为经济学和供应链管理我都是去书店后,才发现自己很喜欢。
3、结交行业人脉 比如去若邻网了解各行业人士。当然,这种虚拟世界建立的人际关系都很弱,但如果只是想了解其它行业,也就够了。你可以联系某些人,然后线下聊聊,不过前提是自己对他人有价值。没有人会免费施舍,对于乞丐,同情心也是一种价值。
保持专注
不专注,或是浮躁,会浪费大量时间。专注有两种层面,微观和宏观。
1、专注于工作(微观) 比如写代码时,就不要时不时找人搭讪两句或是看看新闻。要知道,看新闻10分钟,然后切换到原来的工作状态,至少还得耗费5分钟,真正浪费的是15分钟。一周重复20次,看浪费了多少时间?
2、专注于职业(宏观) 不要干得不爽就跳槽,特别是为了涨500块薪水。每两年换一家公司,往往是10年后,对任何一个行业都很浅薄。不停换业务领域,也是一种间接的浪费时间。IT永远都是依附于业务。
保持精力
任何思考的效果,都是时间*效率。那些兴趣旺盛或是精力旺盛的人,一小时往往可以顶别人几小时,5年后,可能就相当于别人干了十年。
如何保持旺盛精力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易操作的方法。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养成习惯。
1、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休息 每天睡8/9小时是个标配。
2、健康的饮食 精力是种能量,唯一补充能量的,就是饮食。注意,不要过量。
3、合理的运动 注意是合理,因为我发现运动员都不长寿。
至于健康的心态,这个很难操作,但恐怕是前三项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一个人对世界失去信心和热情后,很难有动力去追求高品质生活。
改善环境
比较容易改善的是生活、学习环境,很难改善的是心理环境。我说的环境是前者。
对于薪水有点结余的朋友,我建议多几百块钱钱租个舒适点、离公司近的房子。每天在路上省下一两小时,一年下来,这种无形的资产绝对不止几千块。另外,因为小区和家里环境改善,心情好多了,可以多看几本书,还是很值的,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不要把时间花在修马桶或热水器上。因为一个糟糕的马桶,每年至少会浪费你的暗时间:10分钟*100天。
另外,就是改善自己的电脑环境,想想自己每天找文件,浪费多少时间吧。如果实在太懒的话,试试Everything这款文件名搜索软件吧,我用了几年。
题后记:
暗时间的概念,是一位叫刘未鹏的哥们提出的。我发现他的兴趣及职业,和我重合很多。但很多文章,无疑比我有深度,推荐大家去读读。
39 楼 deng_1987 2010-09-13 有时候,一上班就有种浑浑噩噩的感觉,什么事都不想看,就是看书 都觉得烦,只想打下酱油,不知LZ有没有遇见这种类似的经历?有的话说下解决办法 40 楼 zwchen 2010-09-13 deng_1987 写道有时候,一上班就有种浑浑噩噩的感觉,什么事都不想看,就是看书 都觉得烦,只想打下酱油,不知LZ有没有遇见这种类似的经历?有的话说下解决办法
曾经偶尔有这种情况,一般导致的原因,依次是:
1、兴趣不够(上面说了)
2、近一个月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工作和个人发展)
3、对当前的工作信心不足
4、公司环境不爽,如项目烂、领导烂、公司烂、强制加班(不过这只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
5、生活出了麻烦,如gf分手、炒股巨亏、失眠、租房子等
知道原因,应该就知道怎么解决了吧?
41 楼 JonyUabka 2010-09-13 虚心学习~ 42 楼 1927105 2010-09-14 两个人写的文章都不错,晚辈受教了,O(∩_∩)O谢谢啊 43 楼 生活小丑 2010-09-18 很支持楼主的观点,自己现在就处在一个有时间但是不去利用,而自己还在自责的状态,正在慢慢的调整,很感谢LZ的文章。 44 楼 zhouzulin 2010-09-20 支持观点,一个态度问题! 45 楼 smallhand 2010-12-27 我也发现在路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或者听歌,或者听小说。自己的自控能力太差。容易放纵!楼主给我的启发很大! 46 楼 shuang_snowgirl 2011-01-05 是啊 时间管理确实是人"成功"的关键,可是怎么才会是真正的充分利用了时间?
下班了 双休了是挺清闲的想着自己可以在这空闲的时间可到时间总有种种理由浪费时间 或者就是因为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放弃了自己坚持在学习的东西。在后来总结自己生活的时候发现过的是多么的无意义,内心事痛苦又纠结可是有不知道怎么改变,感觉是个"废人"了都。 47 楼 xiaoyu1985ban 2011-03-09 想起了李笑来老师的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成功:来自策略和坚持,而坚持,往往是最重要的策略 48 楼 ppgunjack 2011-03-09 最深的印象,我觉得反应不快的女生玩扫雷比我大概快几十倍,百炼成钢 49 楼 java菜菜鸟 2011-04-20 GTD非常好,确实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其实我之前一直都有关注GTD的一些站点,例如:褪墨。真正实践它却是看了另一本书:《小强升职记》——一个IT人实践GTD的过程,深入浅出。
btw:我不是书托。 50 楼 wintersun 2011-04-20 目标对于时间管理来说很重要,推荐一本书畅销书,从方法论层面来讲解如何支配时间:《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豆瓣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36707/)。
另外,手机的日历、备注和闹钟功能要积极使用。像我自己的手机虽然不是智能机,但备注(近远期目标)是一定显示在桌面上的,闹钟也是经常定的,日历(记录任务列表)则更是与Google日历同步。 51 楼 raylin 2011-04-25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一晃就是五个春秋。
忽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按耐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探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我们现在年轻力壮,尚能自己挑水喝,倘若有一天我们都年迈走不动时,我们还能指望别人给我们挑水喝吗?所以,即使我有时很忙,但也没有间断过我的挖井计划,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我们在工作领域上,工作挣薪水就像是挑水;而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给自己多铺一条路。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即使体力拼不过年轻人时,我们依然还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且源源不断。
企业在经营时,是否也要为自己“挖一口井”呢?培养新人,给未来投资,这何尝不是企业的长远之“井”呀!
多种一块田,就是为自己多留一条路。 52 楼 smalltalker 2011-05-30 非常不错。很切合实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