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敏捷的文档
转自 InfoQ:?http://www.infoq.com/cn/news/2009/02/agile-documents
?
软件项目中有很多种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API文档、缺陷报告、进度报告、移交文档、验收文档等等。
在传统的软件项目开发中,每个团队成员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维护文档及填写各种表格和报告。第二条敏捷宣言是"可工作的软件胜于详尽的文档",据此很多人想当然认为敏捷开发不重视文档。更有甚者,有人为逃避写文档而借口敏捷开发不需要文档,成为所谓的PAP(Pretty Adventuresome Programming)。其实这些人忽略了敏捷开发中有很多实践(比如坐在一起、现场客户、测试驱动开发、客户测试、结对编程、信息化工作间等等),敏捷借助这些实践进行信息交流,起到了文档在传统软件开发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项目开发中的文档类型与作用来说明敏捷开发中为什么很多文档是不需要的。
首先,需要明确文档的用途,文档是用来交流信息的。关键是团队中信息分享是否及时准确,而这与文档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就比如James Shore在博文"文档之谜"(http://jamesshore.com/Blog/The-Documentation-Myth.html)里面指出的,很多人指责敏捷开发的文档不够。其实他们忽略了问题的实质,"丰富的文档并不一定是好事,能及时得到答案才是好的"(Myth: Document is good; Reality: Answer is good)。
专业知识或者信息主要分为两类:
软件项目文档通常有三种:
产品文档是客户需要的,是产品的一部分,有业务价值,绝对不能省略。应该在迭代中为其安排一个文档任务。
从敏捷角度来看,另外两类文档中的很多种是可以简化或者省略的。
在敏捷开发过程中,
正如James Shore总结的,获得信息的手段有很多。
最优的手段,代码清楚、单元测试完备、命名规范,因此根本不需要问;
其次,只需要问一下旁边的人,或者打一个电话,就可以立刻得到答案,这也就是为什么敏捷鼓励“坐在一起”和“现场客户”r;
再次,Google一下找到答案,这也不错;
……
很次,可以通过读文档找到答案。可是为了找到答案,需要读的文档越多,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