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3.x最佳实战
?
不要自己来管理 JDBC 连接:
Hibernate 允许应用程序自己来管理 JDBC 连接,但是应该作为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你不能使用 Hibernate 内建的 connections providers,那么考虑实现自己来实现 org.hibernate.connection.ConnectionProvider。
?
考虑使用用户自定义类型(customtype):
假设你有一个 Java 类型,来自某些类库,需要被持久化,但是该类没有提供映射操作需要的存取方法。那么你应该考虑实现 org.hibernate.UserType 接口。这种办法使程序代码写起来更加自如,不再需要考虑类与 Hibernate type 之间的相互转换。
?
在性能瓶颈的地方使用硬编码的JDBC:
在系统中对性能要求很严格的一些部分,某些操作也许直接使用 JDBC 会更好。但是请先确认这的确是一个瓶颈,并且不要想当然认为 JDBC 一定会更快。如果确实需要直接使用 JDBC,那么最好打开一个Hibernate Session 然后将 JDBC 操作包裹为org.hibernate.jdbc.Work 并使用 JDBC 连接。按照这种办法你仍然可以使用同样的 transaction 策略和底层的 connection provider。
?
理解 Session 冲刷(flushing):
Session 会不时的向数据库同步持久化状态,如果这种操作进行的过于频繁,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时候你可以通过禁止自动 flushing,尽量最小化非必要的 flushing 操作,或者更进一步,在一个特定的 transaction 中改变查询和其它操作的顺序。
?
在三层结构中,考虑使用脱管对象(detached object):
当使用一个 servlet/ session bean 类型的架构的时候, 你可以把已加载的持久对象在 session bean 层和 servlet / JSP 层之间来回传递。使用新的 session 来为每个请求服务,使用 Session.merge() 或者 Session.saveOrUpdate() 来与数据库同步。
?
在两层结构中,考虑使用长持久上下文(long persistence contexts):
为了得到最佳的可伸缩性,数据库事务(Database Transaction)应该尽可能的短。但是,程序常常需要实现长时间运行的“应用程序事务(Application Transaction)”,包含一个从用户的观点来看的原子操作。这个应用程序事务可能跨越多次从用户请求到得到反馈的循环。用脱管对象(与 session 脱离的对象)来实现应用程序事务是常见的。或者,尤其在两层结构中,把 Hibernate Session 从 JDBC 连接中脱离开,下次需要用的时候再连接上。绝不要把一个 Session 用在多个应用程序事务(Application Transaction)中,否则你的数据可能会过期失效。
?
不要把异常看成可恢复的:
这一点甚至比“最佳实践”还要重要,这是“必备常识”。当异常发生的时候,必须要回滚 Transaction ,关闭 Session。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Hibernate 无法保证内存状态精确的反应持久状态。尤其不要使用 Session.load() 来判断一个给定标识符的对象实例在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应该使用 Session.get() 或者进行一次查询。
?
对于关联优先考虑 lazyfetching:
谨慎的使用主动抓取(eagerfetching)。对于关联来说,若其目标是无法在第二级缓存中完全缓存所有实例的类,应该使用代理(proxies)与/或具有延迟加载属性的集合(lazycollections)。若目标是可以被缓存的,尤其是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的情况下,应该使用 lazy="false",明确的禁止掉 eager fetching。如果那些特殊的确实适合使用 join fetch 的场合,请在查询中使用 left join fetch。
?
使用 opensession in view 模式,或者执行严格的装配期(assemblyphase)策略来避免再次抓取数据带来的问题:
Hibernate 让开发者们摆脱了繁琐的 Data Transfer Objects(DTO)。在传统的 EJB 结构中,DTO 有双重作用:首先,他们解决了 entity bean 无法序列化的问题;其次,他们隐含地定义了一个装配期,在此期间,所有在view 层需要用到的数据,都被抓取、集中到了 DTO 中,然后控制才被装到表示层。Hibernate终结了第一个作用。然而,除非你做好了在整个渲染过程中都维护一个打开的持久化上下文(session)的准备,你仍然需要一个装配期(想象一下,你的业务方法与你的表示层有严格的契约,数据总是被放置到脱管对象中)。这并非是 Hibernate 的限制,这是实现安全的事务化数据访问的基本需求。
?
考虑把 Hibernate 代码从业务逻辑代码中抽象出来:
把 Hibernate 的数据存取代码隐藏到接口(interface)的后面,组合使用 DAO 和 Thread Local Session 模式。通过 Hibernate 的UserType,你甚至可以用硬编码的 JDBC 来持久化那些本该被 Hibernate 持久化的类。然而,该建议更适用于规模足够大应用软件中,对于那些只有 5 张表的应用程序并不适合。
?
不要用怪异的连接映射:
多对多连接用得好的例子实际上相当少见。大多数时候你在“连接表”中需要保存额外的信息。这种情况下,用两个指向中介类的一对多的连接比较好。实际上,我们认为绝大多数的连接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i因此,你应该谨慎使用其它连接风格。
?
偏爱双向关联:
单向关联更加难于查询。在大型应用中,几乎所有的关联必须在查询中可以双向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