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反思
今天在地铁上阅读37signal的getting real。然后想到了一些事情。
?
?
阅读
?
换了手机之后,如果在地铁、长途大巴这种比较平稳,不会有窗外的景物快速经过的时候,我都会拿手机出来看看电子书,而如果是一般的公交,我基本不会看手机,窗外景物唰唰唰的倒退,再看个小小的屏幕,对眼睛和精神都是个很折磨的过程。
?
但是现在回想,这几个月看的电子书感觉看是看了,但是没什么入脑,没什么很大的收获。这种零散时间的场合适合做其他事情,比如微博、新闻之类,不适合稍长时间的阅读或者其他需要专注需要思考的事情。当然其他人可以做到在这些伤眼伤神的场合专注技术类书籍。但暂时我感觉我做不到,从我阅读The Architecture of Open Source Applications我就有这种感觉了。
?
而我现在发现像阅读getting real这种篇幅不长,言简意赅的文章,或者slides也是挺好的,特别是iphone上看ppt效果实在是很赞。就是渲染慢了点。
?
恩,这也算是给我以后找书做个总结。
?
选择
?
人都是面临很多选择的,我是典型的贪得无厌型,对待某些事情总是很难以下定选择。
?
比如技术方向上,我就是非常贪得无厌了,看到什么新技术都看下,前端、后台、图形每样都看过一下,却不深入,这样的后果就是现在的彷徨。每样都知道点,却仅仅停留在知道,这是个很危险的阶段。
?
读了the power of less的开头,让我想到自己一直缺少的这样那样的方面,缺少less,缺少focus。
?
读书容易,想容易,做却难。
?
?
出差
?
我昨天从南京出差回来,而领导已经告诉我下周三我又要继续过去出差了。
?
技术人员的出差不是什么好事情,当然,如果你是想抱着出多点差赚点出差费拼个几年然后买房子什么的那倒是好事情,但前提是找到那种出差补贴好的公司,而像我所在的,只能说,没啥吸引力。而如果是想去各个地方玩玩什么的,那去一两次倒是挺好的,但后面你就会发现出差和你自己去玩是两码事。
?
而从为自己负责,为自己成长负责,为家人负责的角度出发的话,出差绝对是个噩梦,很多事情必定会被它搅乱。比如我同事的女朋友就因为出差直接分手了,而以前也有同事结婚了之后被出差搞到噩梦连天,最后不得不离开公司。这种的例子数不胜数。
?
有些出差无法避免,但我当前的出差让我很无语。
?
?
敏捷开发
?
我最近参与的项目,用领导的话就是美其名为敏捷开发。所谓敏捷,就是天天早上开例会,每周写周报每周领导会跟整个项目去开这样那样的会,一开就是一天。
?
我一直很反感形式主义,并且我一直认为像敏捷开发之如此类的看起来好像好牛叉的名词,在中国更多是被误解被误用的,而这一个多月里,这个项目的所谓敏捷让我越来越反感。
?
首先是例会,早上9点到10点多就被废掉了,所有项目组的人都必须参与,我只是负责我的模块,我有必要了解另外几个像我一样负责独立模块的人的进度和今天的计划吗?没必要。只有总体负责,相关负责的人才需要了解,就算我们了解,我们也应该用更快的方式去了解,但是我们却所有的人都在开会,连美工都在说她做的事情,恩,这大公司的时间真好混。早上是黄金时间啊,10点多开完了,回去刷下微博什么的又10点半了,早上真正的工作时间真的微乎其微。10几个人啊大侠,10几个人的早上就这样被废掉了。
?
然后每个礼拜都差不多有半天是领导和所有人一起开个会,讨论下所谓的问题,所谓的这些事情那些事情,然后列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每次开这个会我就特觉得特郁闷,我坐的腰酸背痛,你md说好的十五分钟的会议呢,你md说自己说的不算在十五分钟以内啊。
?
这样开会有用吗?问题似乎是暴露出来了,但是项目真的被推动了多少呢?项目组有现在10几号人,4月初比较少,才4~5个人,但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差不多3个月了,做了什么东西?一个管理平台,一个前台平台,但是还好多本来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就是应该想好理清楚的问题。
?
其实问题不在于所谓的敏捷开发,不在于所谓的开会,也不在于所谓的交流进度所谓的项目管控。
?
问题在于人。我经常这样觉得,要是给我部门的团队搞,或者两三个人就绝对能做成一个比他们好的多的成绩,也正如getting real所说,3个人的团队就足够了。人贵在精而不在多,那么多人天天开会胡扯这个胡扯那个,问题到底解决了吗?谁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在这里还是在哪里,扯来扯去就是往后推。而如果是就几个人,问题绝对的暴露的早,也会解决的早。
?
换个角度来说,或者他们以现在的人,采用这样的方式却是最恰当的。恩,企业开发嘛,人多就可以了,东西总能做的出来。存在就是合理的,的确,所以我经历的这些企业开发的公司,真的是看着由牛叉的人逐渐的变为平庸的人,最好落入到好像搞外包一样。
?
以上观点仅为我此刻的一时之念,不代表什么,仅为胡言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