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最高境界到底什么?
程序员的最高境界到底什么?
[解决办法]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第四阶级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
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变不过来。
第五阶级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第六阶级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此时,对于练功的人来说,他已不用再去学什么少林拳,只是在旁看一下少林拳的对战,就能把此拳拿来就用。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时,Win 32或Linux在你眼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每一个阶段再向上发展时都要按一定的方法。第一、第二个阶段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只要多用心去研究,耐心地去学习。
要想从第二个阶段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一个高手带领或公司里有一个好的练手环境。经过二、三年的积累就能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有些人到达第三个阶段后,常常就很难有境界上的突破了。他们这时会产生一种观念,认为软件无非如此,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其实,这时如果遇到大的或难些的软件,他们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现在我们国家大部分程序员都是在第二、三级之间。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不过这样的程序员一般在软件公司也能独当一面,完成一些软件的模块。
但是,也还有一大堆处在第一阶段的程序员,他们一般就能玩玩VB,做程序时,去找一堆控件集成一个软件。
[解决办法]
梁的七个阶段,个人认为也只是外功境界.离我所谓的道,还有很大距离。
以我有限的软件职业生涯的体验来谈谈对软设境界的理解吧。
也许有失偏颇,但仅代表个人意见。
在我看来软件设计有三个境界,
第一层:从代码到代码逻辑的跳跃。大部分人刚接触编程,多数都是从语法,调用库api入手。
然后学点算法,就可以用编程语言实现很多常用的东西了.这时候,还不算踏入第一层境界.
因为没有弄明白代码本身的逻辑,开始学习自动状态机,正则,离散数学,图灵机,可计算理论,
并学习编译原理,知道代码的产生过程,以及体现的逻辑,可以归约到数学.才算踏入第一层境界.
这一层境界的人可以体味数学之美.当你看到你要表达东西可以脱离计算机去理性演绎的时候,
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不会去畏惧未知的问题,能做还是不能做,心中有数.
这一层境界的人可以脱离语言的限制,c,cpp,java,pascal等无非是长得有点不太一样的语法树,你还可以种自己的语法树.
并且对于计算机的模型的有深刻的理解.一些简化的硬件结构,os模型,db模型,网络模型,常用的算法等,都有一个质的认识,都可归约到数学上或者找到数学依据.
可以归约到数学上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理性的演绎它,可以推算出未来时刻的状态.
这一层次的人可以称作真正的程序员,和老一辈的程序员处于同等位置.
第二层:从机制到策略的跳跃
踏入第一层境界后,在那一层面磨练一段时间,
在不断的将现实模型影射到已有的计算模型(实际上大部分都不是最原始的计算机模型,已经有各种语言和开发平台为我们架构了更高级的模型)的过程中,
你必须研究已有的模型的提供的机制(元素以及基于其上的算子),才能够架构出现实的模型,才能解决现实问题。
在大量的磨练之后,将会接触到种种的模型之间变换的策略,这些策略有好有差,在历经实践考验后,差的策略将会被淘汰,如果开始研究好的策略的实质,将会产生从机制到策略的跳跃。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会思考op与oo的设计思想的差异,会思考模式的本质。
这一层次的人,应该叫做设计师,已经踏入设计之道,因势制宜,
并可以在 现实--> 现实模型--〉计算模型 之间寻找最佳变换路径。
这一层面还是可以归约到数学建模的,除了问题本身的建模外还包括了两重变换的本身的建模。
第三层:从无序到有序的跳跃。
这一层面,基本脱离了纯软件设计的意义,
对软件行业来说范围扩大到软件活动,参与元素包括开发者,开发公司,行业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制约。
这一层面,主要是提升到开发过程论。它不再是研究具体软件设计技巧。
而是致力于让一切活动都由无序走有序,因为低熵系统能够保持自我的能力是很强的。
这一层面,需要引入哲学思想以及数学思想。哲学思想用于定性,数学思想用于定量。
这一层面,已经踏入永恒之道。
这层次的出现是按照感悟顺序出现的,和实力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有的人可能能够感悟到,却因为缺少积累,而水平相对比较低也有可能.
就像你可能会高等数学,但是在加减乘除中和一个小学生的比拼中处于下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