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频道 > 生活故事 > 人生故事 >

张爱萍将军的红色恋情

2012-01-30 
 有缘相识   193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武汉设立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不少青年来此要求前往延安。得知此消息的李又兰等人也决定通过武汉办事处介绍去延安。   时任值班参谋的张爱萍考虑到周恩来工作太忙,就出面挡驾。不管

 有缘相识

  193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武汉设立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不少青年来此要求前往延安。得知此消息的李又兰等人也决定通过武汉办事处介绍去延安。

  时任值班参谋的张爱萍考虑到周恩来工作太忙,就出面挡驾。不管张爱萍怎么解释,包括李又兰在内的这些学生就是赖着不走。等了一整天,他们终于在深夜见到了周恩来。

  在延安,张爱萍与李又兰相熟后,两人在一次聊天时谈到往事,李又兰心有感慨地说:“我就是那次被挡的十几个青年中的一个!”张爱萍有些惊异,二人开怀大笑,真是“冤家路窄”,难怪一见如故。

  1942年元月下旬,华中局在苏北阜宁单家港小学召开党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没有现成的稿子,张爱萍凭着自己的才华,实事求是、不加任何修饰地作了发言。

  翌日清晨,一位新四军女战士给张爱萍送来他发言的速记稿。张爱萍认真阅读了这篇记录稿。他发现速记稿文理通顺,标点符号清清楚楚,对于他发言时的不规范用词,都给予了纠正。他的讲话成了一篇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又颇具文采的好文章。

  后来,张爱萍经过打听和观察,发现这个名叫李又兰的姑娘不仅上台能演、挥笔能写、集会能讲,速记也颇具文采。张爱萍英武的军人形象也引起了李又兰的好感,她对他十分崇敬。

  浪漫相恋

  随着了解的加深,两人的心走近了。可是,半个多月的会议也快要结束了。张爱萍将要回到三师,而李又兰也要回到华中党校去。

  好在两地相隔仅15公里。于是,许多个星期天,在小河湾、柳树林、弯月下、古槐旁,张爱萍经常手持那架战利品相机,对着身穿军装的李又兰咔嚓咔嚓拍照,把许多个令人倾心的动态画面化为了永恒。

  一天,李又兰的科长从抽屉里拿出一沓信往桌上一摔,话音带着愤怒:“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和人家来往?为什么不向组织报告就随便通信?”

  一向温文尔雅的李又兰提高嗓门连珠炮似的反问:“你为什么扣压我的信?你有什么权力扣压我的信?我至今一封信都没有收到,又怎么能说我随便和人家通信了?就算我与人家通信,又有什么错?违反了什么纪律?”

  不等顶头上司再开口,李又兰抓起桌上的信,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她没回宿舍,而是跑到了人烟稀少的芦苇荡边。

  她按来信的先后日期读起来,信中并没有一句过分的话。最后一封信说:总没收到你的信,是否生病了?过两天可能来看你。

  “跑到这里打瞌睡,真会选地方!”好熟悉的声音。李又兰扭头一看,张爱萍笑吟吟地站在那儿。

  “我给你写了十来封信,你怎么一字不回呢?”张爱萍带笑说。

  “这不才收到嘛!”李又兰刚刚平静的情绪又激动了,“我一直奇怪,你说来信,怎么两个月了还没有一封信?原来我的顶头上司把信全都扣压了。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封建脑袋,认为男女同志通信也犯法。”

  张爱萍美滋滋地大声说:“我以前不敢直抒胸臆,现在,我不必有这种顾虑了。第一,你并不讨厌我的信。因为收不到我的信,你觉得很奇怪。第二,我估计给你的信会有人看,不想过早给你添麻烦,才这样干巴巴地写。这第三嘛,如果不是太气愤,你的真实感受就不一定会这样坦率地和盘托出。”

  李又兰惊异张爱萍的机敏、豁达、乐观,害羞被他看穿了心底的秘密。

  一天傍晚,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塌了李又兰居住的小屋。她沮丧地躲在邻居家的屋檐下。

  这时,张爱萍冒雨朝李又兰的住处策马飞奔而来。“又兰,你愿意嫁给我吗?”张爱萍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愿意嫁给你!但总不至于今天就结婚吧!”李又兰苦笑着说。“为什么不能是今天?走吧,跟我回去!”

  李又兰完全被张爱萍的热烈情绪所感染,她利落地爬上马背,紧紧地搂住张爱萍的腰。

  1942年8月8日,枣红马载上了张爱萍的新娘,一间小草房成了他们的新房。

  那年张爱萍32岁,李又兰21岁。

  相濡以沫

  生下孩子后,李又兰思念新四军,思念丈夫,迫切要求回到苏北。到达苏北时,张爱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又兰原本红润的脸庞,显得那样憔悴、苍白,他心里马上涌起阵阵酸楚……李又兰给丈夫洗衣服时,发现他贴胸衣袋里揣着一个小本子,扉页上写着一行小字:“请捡到本子的朋友通知我的爱妻李又兰,地址是宁波小港大琪头(应是大碶头)李善祥家。请通知我的父亲张体元,地址是四川达县罗江口镇张家口村。”李又兰知道,这是丈夫生命的托付。

  抗战终于胜利,内战又打响了。张爱萍在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前夕,脑部不幸受了重伤。在大连,治伤的张爱萍与妻子过了一段较为舒心的好日子。爱的力量支撑着她,也渐渐治愈了他。

  婚后的李又兰一直是在相逢的喜悦、别后的思念以及相夫教子的辛苦甚至千里寻夫的艰险中度过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的初期,张爱萍将军莫名地被关进了监狱。

  李又兰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八方申告,找王震,找叶剑英,找周恩来,几经辗转,终于使将军获得了自由。

  从1942年携手起,张爱萍夫妇相依相伴走过了60多个春秋。半个多世纪里,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聚少离多,还是“文革”期间同经苦难,李又兰始终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在她温婉柔静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烈而不渝的感情、倔强而凛然的气概,她用自己瘦弱但坚强的肩膀支撑着张爱萍将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