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频道 > 生活故事 > 历史故事 >

抗日英雄梁鉴堂的故事

2011-10-05 
布防时,阎锡山对此未予重视。原属34军的郭宗汾第71师被抽出组建了预备第2军,新加入序列的姜玉贞第196旅被置于代县阳明堡,李俊功第101旅部署在北楼口和大、小石口一线。

    梁鉴堂(1897~~1937),字镜斋。1897年生于河北蠡县,农民家庭出身。 1920年东渡日本学习,抗日战争中爆发时任第三十三军第六十九师二0三旅少将旅长,1937年九月二十九日在山西作战牺牲。

  梁鉴堂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国民军第3军服役,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随第3军归附阎锡山,任炮兵团长,后任第2保安纵队第6旅长。1934年任第69师203旅旅长,1935年4月19日晋升少将。抗战开始后,第203旅集结临汾准备开赴前线,开拔前,梁鉴堂动员官兵说:“此次抗战,系民族战争,如果失败了,就要当亡国奴。我旅即将开赴前线,人人都要抱必胜的信心,不成功,便成仁,以尽军人之天职。”

  平型关战役中,203旅负责防守茹越口。

  该旅下辖三个团:第405团,团长赵陆大;第427团,团长和春澍;第406团,团长温冬生。

  茹越口,位于应县城南20公里的茹越山下,是恒山与雁门山衔接处的一个山口。为内长城雁门十八隘口之一,山峪短浅、平缓,峪口山势陡峭,极具军事价值。

  布防时,阎锡山对此未予重视。原属34军的郭宗汾第71师被抽出组建了预备第2军,新加入序列的姜玉贞第196旅被置于代县阳明堡,李俊功第101旅部署在北楼口和大、小石口一线。茹越口,只有梁鉴堂203旅背险防守。后方纵深25华里的铁角岭、五斗山,虽有既设阵地,却未置一兵一卒。

  攻击茹越口的日军,不是坂垣第五师团,而是原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改编的“蒙疆兵团”之第15独立混成旅团。

  9月25日,笠原幸雄接到坂垣关于第21旅团一部被八路军歼灭要求增援的电报, 立即命令第15、第2独立混成旅团主力南下,经应县向茹越口、繁峙进攻。

  27日,日军第15独立混成旅团在旅团长筱原诚一郎指挥下,向茹越口发动进攻。守军第203旅427团坚决抵抗。战况激烈,伤亡惨重,但日军未能前进一步。

  晚上,梁鉴堂命405团赵团长率一营兵力袭击日军,未得结果。

  28日晨,日军步兵3000多人和骑兵一部,在30余门大炮和9架飞机的配合下,发动更猛烈的进攻。守军居高临下,猛烈还击,为首的伪蒙骑兵死伤累累。

  接着,日军步兵轮番进攻,守军第406团拼死抵抗,伤亡惨重,两个营长和许多连、排长都牺牲,阵地终被突破 。

  406团重新整顿,在宋家窑至茹越口的东西山上占领阵地,同时旅长调预备队到孙家窑,支援406团拒敌。

  旅长梁鉴堂率旅部参谋、副官、随从,亲赴前沿,准备组织力量挽回颓势。当他们登上茹越口东侧一个山头时,被日军发现,以重机枪射中。梁鉴堂旅长颈部中三弹,当即牺牲。

  预备队第3营营长储寿昌,为自己未能起到保护旅长之责,深感痛悔,急率全营官兵立即冲下山去与敌展开拚刺刀、肉搏,但敌我力量悬殊,全营官兵大部阵亡。

  茹越口失守!

  守军残部退守铁角岭。(后来到忻县整编时,全旅仅编为一个团。)

  第19军军长王靖国急令相邻的方克猷独立第2旅增援,但未接近阵地,就受到日军的侧击,不得前进。

  第34军军长杨澄源命令第101师向茹越口北侧出击,企图抄敌后路,以为牵制。但还未集结,阵地已全部陷于敌手。

  29日晚,敌骑兵继续南下进击繁峙。

  内长城防线由此突破!(本文综合相关文献资料而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