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频道 > 生活故事 > 人生故事 >

老中医

2011-09-18 
于先生是一名中医。   中医这行当是越老越吃香,越有名气。如果你年轻,长相凡俗,挂起中医的牌子,往往会门前冷落;如果你岁数长点,长相脱俗,鹤发银须,你就吃香了,往名老中医上靠了。   于先生头发不白,墨黑墨黑的;项下也无

于先生是一名中医。

  中医这行当是越老越吃香,越有名气。如果你年轻,长相凡俗,挂起中医的牌子,往往会门前冷落;如果你岁数长点,长相脱俗,鹤发银须,你就吃香了,往名老中医上靠了。

  于先生头发不白,墨黑墨黑的;项下也无须,光光溜溜的。于先生看起来不过五十,但确实是名老中医,擅长治疗男女不孕不育,有多少夫妇愁眉苦脸地来,喜笑颜开地去。

  小城里的人都叫他神仙。

  于先生今年六十一了,刚从中医院退下来。

  于先生说,中医院这帮头头,都是白吃饭的,不会算账。如果能反聘我,只须一屋,一桌,一椅,一脉枕,能顶半个楼用呀。他们看病,开个单子,查这查那的,我不,伸出手腕来,一摸,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说,是啊。

  于先生退休后,在家里腾出一间屋来,打了套中药橱,一桌,一椅,一脉枕,就算开张了。

  于奶,也就是于先生的老伴,常常坐在门前夸于先生,老头子可能耐了,县长都找他看病呀,你知道吗?县长肾虚。晚上,车子来接,看完了,再给送回来,抓了几副药,让秘书带回去。

  再看县长在电视上露脸的时候,心里就免不了嘀咕:别看他神气活现的,肾虚。

  于奶还说,老头子经常被请出去参加研讨会,见过大世面。

  这个错不了,我看到于先生办公桌的台板下,确实压着许多大幅照片。好家伙,上百号人的集体照,脑袋挨着脑袋,其中就挤着于先生的脑袋。

  那时候的于先生大概五十出头,风华正茂,在全国各地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又是单位的外科主任,公款报销。

  国内的一些中医学校经常邀请他去讲课。他还收到过美国的邀请函,让他去讲学。

  于先生没去。于先生说,我这一口土腔,他们能听懂吗?

  于先生的生活并不顺,老伴身体不好,身上带着几种病,轮流上阵,弄得她很焦躁,焦躁了就朝于先生发火,于是,弄得于先生也很焦躁,疲倦。

  于先生每天都得买菜,做饭,洗衣服,还要听老伴唠叨。

  于先生心里不高兴。

  于先生说,我都花甲之年了,好歹也是名老中医呀,拿着不菲的退休金,又坐堂看病,另挣一份钱,也该享受了,怎么能让这些杂事荒废光阴呢?

  我说,可以找个小保姆呀。

  于先生说,找了,被她气跑了,嫌人家做事不利索。

  没办法,于先生只得亲自上阵。往往正向桶里放水,或操着铲子在锅里拨弄的时候,来病人了。于先生只得放下活儿,擦擦手,看病。

  正号着脉,那边水放满了,或者锅底糊了,赶紧跑过去,关水,或往锅里加水。

  于先生有点灰心,觉得这跟自己的身份很不匹配。

  于先生就常跟我发牢骚,末了,长叹一声,命呀!

  就在于先生灰心的时候,收到了一封南方女人的来信。信中说,她在那个城市开了一所中医院,想反聘于先生到医院任职。落款:陈玉娣。

  于先生记起来了,这个陈玉娣曾跟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见过面。女人很活泼,围着于先生问这问那。那几天,于先生心情愉快,觉得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于先生拿着信,交给我,征询我的意见。

  我说,可以去呀,可是,应该问问老伴和儿女的意见。

  于先生摇摇头,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

  我说,我正要到那个城市出差,可以到这个医院看看。他说好,我等你回来。

  半个月后,我回来了。来见于先生,到了那座熟悉的院子,觉得气氛有点异样。我问,于先生呢?

  于奶说,没了,半个月前就没了。

  原来,在我向他告辞的当天晚上,于先生召开了家庭会议。

  于先生拿出了信,让老伴和三个孩子传阅。

  于先生说,出去,一来可以一门心事发展自己的事业,二来可以多挣点钱,补贴补贴你们。

  老伴还没说话,孩子们就嚷嚷开了,你走了,母亲由谁照顾?再说,你现在收入已经很高了,这么大岁数,何必再出去受苦呢?

  于先生沉默了。

  晚上,孩子们觉得挺对不住老父亲的,就买了菜安慰他。

  于先生说,喝点酒吧。

  就喝酒。

  于先生低下头,不管孩子们说什么,只是喝酒,喝多了,跑到卫生间,一阵狂呕。

  孩子们把父亲服侍好了,睡了,才各自回家。

  没想到于先生这一躺下,再也没起来。

  我站在院子里,怅然若失。

  一个男人扶着他的大肚子女人走过来,笑嘻嘻地问,于先生在家吗?谢谢于先生啊。

  见此情景,更觉心酸。

  这次去南方,我确实找到了那个叫陈玉娣的女人。陈玉娣说,医院刚刚办起来,缺少医生。陈玉娣找出参加研讨会的通讯录,一下子发出几十封信。于先生能来就能,不来,也就算了。

  我把于先生事儿讲给小杨医生听。小杨医生是小城最年轻的中医。

  小杨医生摇了摇他的大脑袋,说,一个中医,能医治别人的病,却不能医治自己的心,悲哀呀!

  那时候,我和小杨医生正站在菜市场里,周围一片嘈杂声把我们挤得很孤独。

  沉默片刻,我们都转过身去,高声跟一个菜贩讨价还价。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