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大儿子上了战场,牺牲了。老人的二儿子也上了战场,也牺牲了。老人的三儿子同样上了战场,同样牺牲了。老人的小儿子要上战场,老人不让,她怕失去唯一的儿子。可小儿子在半夜还是偷偷地跑了。他上了战场,生死未卜。
战争仍在继续,甚至一天比一天激烈。兵一群一群地上,又一群一群地倒下。兵又一群一群地上,又一群一群地倒下。倒下了,还得上。部队需要兵,祖国需要兵,人民需要兵。新一轮征兵开始。是男人,就得当兵,就得上战场,就得保家卫国。
老人走到长官身边,长官看一眼老人,问老人有事吗。老人说我想当兵。长官吃了一惊,看看老人,你想当兵?长官摇了摇头。老人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走路蹒跚,别说行军打仗,就是让她扛枪走路,她也走不快,怎么能当兵呢?部队不需要这样的老人。老人自告奋勇,长官很感动,他说你请回吧。
老人不肯走,她说我知道我跑不快,也不会打枪,但是我可以去做饭,可以去洗衣服,最好让我去医院……长官急切地问,你是医生?老人盯着长官,好半天她回答说,我是医生。长官笑了,好,收下你了!部队伤员太多,医生太少,部队需要兵,部队同样需要医生。兵打击敌人,医生救伤员,医生跟兵一样重要。在某个时候,特别是伤员太多的时候,医生无比重要。
其实,老人不是医生,她不懂任何医术,自己病了都不知道怎么治,她的男人就是死于一场病。老人骗长官,是因为她想为祖国、为兵做点什么。老人知道有很多兵死于战场,但也有很多兵死于医院。她的三个牺牲的儿子,都是死在医院。她想她不能当兵上战场,但是她可以去医院帮助医生救治伤员。比如,陪他们说话,给他们打气,喂他们吃饭,给他们洗衣服。她不懂医术,她不能救治伤员,但是,只要她能让伤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过得快乐,她觉得那也值。
老人当然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战地医院,一来医院,老人就露馅了,院长很不高兴,要赶老人走。老人既然来到了医院,当然就不会走,她跪下来求院长,她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她可以洗衣做饭。院长叹口气,说留下吧。老人就留下来了。
那天,老人洗了一整天的衣服。换了别人,肯定不干,但老人却洗得认认真真,将一件件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老人想伤员穿上干净的衣服,心情就会好起来。心情好起来,伤就会好得快。
那天晚上,很多伤员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死去,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很惋惜,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那些伤员还是死了。面对那些年轻的伤员,老人流下了泪水,他们,多像她的儿子啊!
第二天一早,又送来伤员。这天,老人没有衣服洗,她一看到送来的伤员就扑过去,她喊,儿,我的儿……医生吃了一惊,伤员吃了一惊。伤员望着老人,他从没有见过老人,老人当然不是他的娘,可是老人居然叫他儿,难道老人年龄大了,眼睛花了,想儿想疯了,才把他当儿?这么一想,伤员就说,娘,我的娘……老人笑了,上前拉着伤员的手,另一只手轻轻抚摸伤员的脸,微笑着说,儿,真是我的儿!
事后,有人问老人,他真是你的儿吗?老人与伤员,没有任何相像的地方。老人说他当然不是我的儿。然后,老人说了她四个儿子的事。有人问老人,那你为何叫他儿?老人说我的儿是兵,他也是兵,他不可以是我儿吗?没有人否认。老人把伤员当儿,那是在乎他。
那天,因为一场仗,死了很多兵,也伤了很多兵。伤员都送到医院救治,每来一个伤员,老人都上前叫儿,每一个伤员都发呆,最后,每一个伤员都叫老人娘。他们都认为老人年龄大了,眼睛花了,想儿想疯了,才把他们当儿。老人把他们当儿,他们不忍心让老人失望,就只好当一回儿。当儿,不损什么,因为他们的母亲跟老人一样,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走路蹒跚。
老人这个娘当得好,陪他们说话,给他们打气,喂他们吃饭,给他们洗衣服。因为老人,他们的伤似乎轻了许多。看到老人,他们就精神百倍。最终,他们的伤好了,他们重新回到战场,重新拿起枪战斗。
自从老人把来医院的伤员当儿,伤员的死亡率就大大降低了,伤员的出院速度也加快了。院长说这是一个奇迹,长官也说这是一个奇迹。院长说这是老人创造的奇迹。
院长找老人谈话,院长说,你救了伤员。老人说,我只是把他们当儿。院长说,你是一名出色的医生。老人说,我不是医生,我只是把他们当儿。把他们当儿,我才会全心全意地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把他们当儿,他们就不会让娘失望。院长笑了,你真的是一名出色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