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日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他克拉县坎贝尔市议会选举,26岁的80后华裔青年罗达伦以全票当选为坎贝尔市市长,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华裔市长。
罗达伦是美国第五代华人移民,其父罗伯健在坎贝尔市开了家眼科诊所,行医30年,不仅当选过“坎贝尔市年度市民”。还担任过坎贝尔市商会的会长,目前是商会委员。罗伯健在坎贝尔市社区的活跃表现深深地影响了儿子,罗达伦从小就立志要服务公众。
中学时。罗达伦便开始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坎贝尔市地处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硅谷,是个仅有4万人口的小城。市内第一大族群是白人,其次就是亚裔,占总人口的17%。
罗达伦注意到。坎贝尔市的华人在工商界和教育界非常活跃,但对政界却望而却步。罗达伦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在这个亚裔众多的城市,却从来没有一名华裔议员?
2002年。罗达伦到当地的迪安萨社区大学学习了一年,这一年改变了他的人生。如果说过去他只是观察到了华人从政的稀少和华裔在政坛力量的弱小,那么在迪安萨大学的求学则让他意识到作为华裔的一员。他应该站出来做些事情。
罗达伦政治生涯的启蒙老师是华裔张锡宏。他曾经担任过加州库比蒂诺市的市长,从政过程中有过和罗达伦类似的感受:亚裔人士在美国从政的太少了,导致他们的许多诉求得不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此,他在迪安萨社区大学开办了亚太裔领袖学院,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鼓励华裔参政。
罗达伦参加了亚太裔领袖学院为期5个星期的领导人培训课程,上课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他竞选团队中坚力量的朋友。罗达伦告诉张锡宏,他立志要为大众服务,要从事公职。张锡宏对他说:“从政是为民、服务的极致。”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罗达伦。
2005年,罗达伦迈出了参政的第一步——他报名参选坎贝尔市议员,当时的他还不满22周岁。许多人觉得他年龄太小,社会阅历不够。罗达伦反驳说:“坎贝尔市是圣他克拉县人口平均年龄最小的城市,平均年龄只有35岁,在这样的城市里选议员,年轻可以更好地代表市民。”罗达伦还说:“公民18周岁后就可以上战场为国捐躯,我现在快满22周岁了,竞选议员是很正常的事,不应该因为年轻而被另眼相看。”
为了打消公众的疑虑,罗达伦不断向人们展示他做义工的经历,比如他在圣他克拉县老年人照顾委员会担任委员和在坎贝尔教育基金会担任副主席的经历。虽然做出了种种努力,罗达伦的首次竞选还是以l%的票差落败。
2006年,有过一次失败经历的罗达伦,带着更多的信心再次参选坎贝尔市议员。他马不停蹄地与市民和媒体互动,表示当选后一定要推动图书馆建设。让市民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向市民承诺,当选后一定加强同一些高科技企业的沟通,为市民带来“实惠”;他还表示,谷歌为坎贝尔市邻近的山景市免费提供无线服务,苹果公司为库比蒂诺市提供了许多方便,争取这些“方便”将是他当选后的努力方向之一。
罗达伦的竞选团队也卖力地通过电话、传单和扫街拜票等方式积极努力地感动选民,争取获得选民的认可与支持。他们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竞选过程中,罗达伦渐渐巩固了第三的位置,他的竞选伙伴们为这一成绩兴奋得鼓掌叫好,罗达伦自己也难掩激动。所有选票点算完毕,罗达伦成功当选坎贝尔市议员,成了该市历史上最年轻的议员。
当选坎贝尔市议员后,罗达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你问一个非洲裔青少年他心目中的英雄是谁,答案将是马丁·路德·金;如果问一个拉美裔青少年,答案将是查韦斯;但你问华裔青少年,答案将是成龙或李连杰,他们都是功夫明星,街头到处都有他们的碟片。我并不是说青少年不应该喜欢他们,我只是想说华裔青少年和其他族裔的青少年在兴趣上有区别。”他还说,自己当选坎贝尔市议员,将“让当地华裔青少年产生参政的热情”。
2008年年底,经坎贝尔市议会投票通过,25岁的罗达伦成为坎贝尔市副市长,他成了80后华裔在美参政的典范。
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日晚,26岁的罗达伦被选为坎贝尔市市长,也是目前美国最年轻的亚裔市长。随后,他发表了简短的致辞,感谢市议会的信任,誓言全力以赴做好市长工作,挑起重任,为市民的福祉而努力。罗达伦还表示,担任市长期间他将重振坎贝尔市经济,努力争取少数族群的平等权利,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发展多元文化。
罗伯健见证了儿子的成功时刻,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和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不同,罗达伦从小不太喜欢运动,却对服务社区非常有兴趣,今天的成就是他多年致力于公众事务的成果。
从政期间,罗达伦还在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攻读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此前他已获得该大学的政治学学位,并获得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的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