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殿晓毕业后成了洛阳移动公司栾川营业部的一名普通员工,但是他心里却藏着一个大梦——救家,救村,救山里上不了学的孩子!因为他最痛切的记忆是上学,来回要跑十几里山路,风雪中,滚爬摔跌,涕泪交加。对山里的孩子来说,上学太难了。
他日夜思索山里贫困的根源,并寻找拯救办法,最后他找到了两条穷根,一是山民整体文化素质太低,大多孩子上不了学:二是信息闭塞,山里的生活及观念与外面相差太远。1999年,他向公司提出一个宏大的创意:让山里全部通电,在山里建一个移动网络基站,试办网络学校。
公司的同事很吃惊也很赞赏,但许多细节难题无法解决,高山基站选点,洞内网络覆盖,国内尚无成功先例。他请求让他去解决这些问题,并拿出自己设计好了的全盘规划和细节摸底,原来他已经用业余时间在山里行走详查了上千个山头与村落。最后公司同意了。
2003年8月7日,他正行走在伏牛山的半山路上,忽然天降大雨。这时,他看见两个拾柴的小姐妹,姐姐背起妹妹往家跑,摔倒了爬起来再跑,妹妹哭喊:“姐姐,我长大了背你……”他心头一疼,跑了过去,不由分说背起小的,扯上大的,把她们送回家。小姐妹的父母留他吃饭,留他在家里住。在从没出过山门的憨厚夫妇看来,城里来的人背着一身泥水的孩子跑了几里山路送她们回家,在这年头实在是太让人惊奇了!
他说,进山来是为了一个梦想。他说的网络基站这对夫妇不懂,但他们懂得一点:他是好人,因为他心疼山里的孩子,他想让山里人用上电灯。就在当天,小姐妹已经把他当亲人了,围着他问这问那。他发现这两个孩子都没上过学,孩子说学校太远,山里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他心里又是一疼,说:“孩子们,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跟我上学,今天,我教你们写自己的名字!”他没想到,两个孩子一齐跪下了,磕头喊道:“老师,老师……”他更没想到,孩子的父母也在后面跪下了,给他磕头……那天,他教会了两个孩子写自己的名字。
第二天,他又去寻村找家,选点绘罔,构思网络……两个家长坚决为他带路,每到一村。并不说建网站的事,只说他在大雨中背孩子回家和教孩子写名字的事。这却比他以前说要在山里建电站建网站管用多了,山里离现代科技远,但离人之初、善之根近。很快,所有的山里人都把他敬为行善事的大好人,都争抢着做他的向导,抢着背他的电脑和测绘设备。于是,他很快就测绘成功了,基站建成后网络覆盖半径达20公里,村村联网。
从个人奋斗到施工队进山,他还有一件事从来没有间断:去那个山窝教孩子认字,每星期去一次,带去本子,带去书,带去笔,带去他亲手做的4个小写字板。就这样,6年后,他让孩子全都小学“毕业”,考试过关,可以到山外中学上学了。
当山里“中原第一高山基站”建成,当所有山里人家都亮起了电灯,当每个村都有了联网电脑,所有山里人才大喜过望——当“义务老师”的他原来是大好人!当他成了“2008感动中原年度十大人物”上了电视后,许多人生出不少感叹,记者问付殿晓:“自费自力爬山9年给穷山区办网络,这超人的劲头从哪里来的?而且,如此艰巨的工程压肩,你怎么还有去做孩子义务家教的心力?但凡成大事的人都是眼盯着前方而不计角落小节,你怎么会关注角落里的角落,不仅是关注,而且是实实在在、细细碎碎地做了6年非常成功的义务家教?”他笑说:“建网络,教孩子,我觉得就是一回事嘛!”
记者问山民,吃了一惊,山民们对这件事的理解超越了所有高明哲人和都市人,山民们说:“他要不是心疼山里孩子的人,就不可能爬山9年给山里办网络!他不是那些挂在天上显摆自己的明星,他是骨头做芯血做油,穷人心上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