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故事频道 > 现代故事 > 创业故事 >

郭敬明圈钱有术:从作家变身商人(4)

2010-03-29 
自2004年“岛”工作室的浅尝试水,两年前,郭敬明在上海成立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与此同时他离开了春风文艺出版社,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展开紧密合作。

  所以说,资金上从来都没有面临过压力。

  理财周报:当初怎么考虑到,从文化圈跨界从事商业,自己开公司?

  郭敬明:大概因为从小是理科生,所以对于经济、金融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刚开始,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作者,渐渐成名后,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

  在和出版社的沟通中,很多的出版环节我都可以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从最开始的“想要什么样的封面”,“想要什么样的排版”,“用什么样的纸张”到后期的市场定位,甚至这本书的成本是多少,怎么去印刷,这些都参与得越来越多。当自己有了一定的积累和了解后,就发觉这些东西自己都可以来做。2004年的时候,正好身边有几个朋友志同道合,就先尝试做了一个小的工作室。

  理财周报:名字叫“岛”对吧?

  郭敬明:对。然后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就用来积累各种经验,包括遇到各种困难。

  理财周报:当时投了多少钱进去?

  郭敬明:我们那个时候不用投钱,因为还是和出版社合作的。

  理财周报:盈利方面呢?

  郭敬明:一直都挺好的,但是不能跟现在比了。那个时候“岛”系列是两个月一本,还是简单地向作者拿版税,和出版社合作,我们负责找作者,策划和排版,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

  理财周报:然后是怎样的机缘巧合,从工作室转型做公司?

  郭敬明:经过两年的积累,2006年的时候觉得,各方面时机都挺好的,决定自己做一家公司。

  那时候,我正好开始进入自己人生的新的阶段,从春风文艺出版社跳出来,和长江开始合作,我希望跟出版社有更多的合作,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在这样的前提下,涉足了这个领域。公司成立运作到现在是三年多的时间,也是在不断的发展。

  理财周报:出版行业被公认是个烧钱的行业,有没有经历过比较艰难的阶段?

  郭敬明:我们并不烧钱,我们经营的都是非常盈利的项目。《最小说》从诞生的第一个月就有了20多万、接近30万的销量,之后就一路发展,从30万到40万,到50万……

  理财周报:现在销量是多少?

  郭敬明:每个月两本,每本平均50万,接近一个月100万的销量。

  因为庞大的销量,所以我们的销售方式是每个月现款不退货。所以说,资金上从来都没有面临过压力。

  理财周报:对于《最小说》,有没有中长期的规划。

  郭敬明:我们今年的刊态是上下半月刊两本,每本50万,加起来是100万的数量。然后明年做了一个计划,每个月只做一本,把现在两本的精华都浓缩到一本上。其实在商业价值上是牺牲了一部分的利润的。

  理财周报:价格怎么定?是怎么考虑的?

  郭敬明:明年一本只卖15块。

  我们明年有个口号,要打造“中国青春文艺的阅读旗舰”,最后追求的目标就是,青春读物你只要看这一本就可以了,不需要再看其他的东西。我们希望用所有精华的卖点,集中到一本刊物上,让它占领更大的市场,接近做到垄断的地位。

  理财周报:现在《最小说》在青春文学刊物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