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报考指导 >

去沈阳上大学:沈阳7所文理科特色院校推荐

2014-05-10 
  也许我的祖先曾经许过愿,到我这一代的时候,家族里必须要有人与东北结缘。要不然,为什么在我风华正茂的时候

  也许我的祖先曾经许过愿,到我这一代的时候,家族里必须要有人与东北结缘。要不然,为什么在我风华正茂的时候会冲出山海关,在沈阳扎了根呢?历经风雨近十载,我的青春年华都浸泡在了这白山黑水间。

  外地人来沈阳,最好选择冬天。寒冬腊月,火车喷吐着白烟儿,一路呼啸,出了山海关,但见茫茫雪原,真是养眼。车子稳稳靠站,抬脚踏出车门,“刷———”一阵刺骨的寒风,冻得人直哆嗦,刹那间衣袖裤脚全被打穿,那种冷,豪迈、剔透,还裹挟着几分顽皮和肆虐,仿佛加了冰的烈性伏特加,抿上一小口,“刷”一下,浑身的细胞都被瞬间激醒了。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因地处古沈水之北而得名的沈阳,是你出关后品到的第一口烈酒,狂野、奔放。然而,一旦你镇得住,她又无比驯服。这座位于东经122度、北纬41度的东北最大城市,几乎有半年的时间都被包裹在漫长的冬季里。春天只是冬天呼出的一口清气,夏秋则是她从一个冬天奔赴另一个冬天的短暂停歇。瑟瑟北风中,低着头把脸深深埋进大衣领子里,哈气成霜地沿着雪松排列的方向,避开热气腾腾的酸菜汆白肉、李连贵熏肉大饼、老边饺子、老龙口包谷烧的熏香迷障,一抬头,眼前蓦地腾起一座红墙绿瓦、金色琉璃镶嵌而成的华美宫阙,那就是沈阳故宫,一个王朝留下的背影。她记录着努尔哈赤、皇太极这些血气方刚的热血男儿征战沙场的剽悍与骁勇,也留存着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皇后辅佐少年天子匡扶社稷的暧昧与权谋。无论如何,沈阳人都应该感谢他们,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当时的义无反顾,才有了故宫,有了昭陵,才有了沈阳今天引以为傲的厚重历史感。

  提到大连,人们会想到“浪漫”;谈及成都,自然会关联上“休闲”;那么沈阳呢?我想“活力”一词比较贴切。有人可能跳出来说沈阳老了,早已老过两千岁(起源于2300年前);但我以为,沈阳还年轻,顶多算条中年汉子,刚知天命而已。有谁认为酒会老吗?尤其烈性的,总是越久越醇。有活力的城市,有活力的工作,才能充满活力地生活。沈阳作为人才荟萃之地,现已拥有200多家科研机构,60万科技人员,110万高素质技术工人。信息、自动化、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生物技术与制药、现代农业是沈阳市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除了IT产业基地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外,还有装备制造业的“圣地”铁西新区等,不胜枚举。潜心学习机械、化工、土木、计算机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择业优势非常明显。另外,沈阳的外贸、媒体、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也很发达,学习文学、艺术以及韩语、日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学生也将大有可为。

  这就是沈阳,一座敦厚质朴的四方城,在沃野千里的关东大地上突兀崛起。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沈阳故宫一片庄严肃穆,太原街上步履匆匆,浑河之水波澜不惊,默默地向前流淌。2300多岁的古城,手擎一杯美酒,巍然屹立在天地间,与时空进行着永恒的对话,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抱负以及所承载的梦想。

  东北大学:白山黑水的精灵王子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如果你把考取大学当成对高考的解放,请别来这里;如果你心浮气躁耐不住学习的寂寞,请别来这里;如果你把大学想成风花雪月的享乐场所,请别来这里,这里就是东北大学。漫步于东大校园,听着朗朗的晨读声,看着莘莘学子脸上那求知的目光,你很难将这样一座安静、优雅的校园与旁边素有“沈阳硅谷”的三好街联系起来。有别于周围喧嚣的车流,熙攘的人群,东北大学宛如一汪宁静的荷塘栖息于闹市一隅,宁静而安逸。

  提到东北大学,不得不说机电馆、建筑馆、采矿馆和冶金馆。当年东北工学院首任院长靳树梁先生力排众议,将这四大建筑不称“楼”而一律遵循古例称之为“馆”,个中含义就是希望其能成为东大人发奋苦学、立德成才之圣地。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局下应运而生的巍巍学府,东大历经九秩风雨的沉淀与升华,对待治学的求真务实态度已经内化至每位学子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宣示,一种寄托。应该说,东大兼具了历史的厚重、时下的沉稳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置身苍松翠柏的大学校园,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她那光荣传统和无悔精神的感召与抚慰,体会内心力量的充盈,并从这充盈中完成精神上的洗礼与蜕变。

  身处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大学以理工科为主,旗下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钢铁冶金、材料学、有色金属冶金、采矿工程等都是王牌专业,但近年来经管文法等专业也是异军突起,办得有声有色,或许你还不知道东大是全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获得文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24所具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既有科学技术哲学这样的国家重点学科,也有行政管理、马克思企业管理学、产业经济学等省级重点学科。但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及历史原因,东北大学的知名度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相对差一些。

  但是,不管是东大的学生,还是东大的老师,都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在校园招聘会上很多企业对东大毕业生的评价都是“杠杠的”。

  辽宁大学: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歌词都能哼出这首歌的曲调。这首《校园的早晨》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风靡全国,成为经典校园歌曲。那么,您是否知道,这首歌词的创作灵感就来自辽大,歌词中描述的就是辽大晨读的场景。

  辽宁大学,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沧桑砺洗,薪火相传;栉风沐雨,厚积薄发。虽然几经更名、几度搬迁,但辽大的文科情缘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学科优势。

  辽宁大学中文、法律、经济等一直属于学校的“顶梁柱”,尤其经济类学科基础稳固,发展起点较高,具有较强的实力。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水平和实力,在国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经济类学科博士点数量居全国地方院校之首,即使在国内综合性重点大学中也位居前列。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以勤奋著称,他们的晨读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且考试的竞争也很严酷,其他专业的学生或许只需考试前泡自习室、图书馆,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常年怀抱着一大堆的词典,四季往返于寝室和图书馆。苦难虽多,他们的就业形势却好得眼煞旁人,尤其是学习小语种的学生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法学院近年来也迅速地发展壮大,系辽宁省第一所全日制法学本科教育基地和唯一的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也是迄今辽宁省内法学硕士点最多的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在国内省属院校的法学教育发展中居于领先水平。

  不得不提的辽大图书馆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超大,豪华。从科幻、琼瑶小说到典藏古籍,藏书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现已被联合国出版部指定为联合国文献收藏图书馆,爱好读书的同学可以大饱眼福了。辽大的老校区,虽坐落在繁华的商业街旁,但却十分朴素,有种“身在闹市唯吾德馨”的感觉;在沈北大学城新建的校区,则竭力追赶时尚现代的“营造法式”,壮观、气派而不失简约。

  中国医科大学:悬壶济世的在世华佗

  你见过在移动中诞生的大学吗?也许大部分人会摇头。在我国就有这样一所大学,她是唯一一所在长征途中办学并顺利走完两万五千里全程的高校,也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几经演变最终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光荣而悠久的历史培养造就了包括9位卫生部正、副部长,40多位将军,10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和医护人才。

  医大堪称书香校园。走入医大,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映入眼帘的图书馆更是让初来者因仰望她而伫立良久。医大的图书馆很是了不起,她是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与其他医学院校相比,中国医大的特别之处在于学科门类齐全,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医学检验等11个本科专业;拥有内科呼吸系病、内科内分泌、普外科、公共卫生、皮肤病与性病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细胞生物学、小儿先天畸形、免疫皮肤病学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强大的学科水平成就了中国医科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近年来,中国医大共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研制的注射用降纤酶在产品质量上超过国家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药监局定为国家标准品,多次荣获国内外科技大奖。

  医大堪称惬意校园。冬日的医大,室内暖气“马力十足”,温暖如春;室外到处银装素裹、玉树琼枝,景色奇美。医大人也秉承东北这种冰爽特色:溜冰、滑雪、打雪仗、堆雪人、欣赏冰雕、冰灯……玩转整个冬天。既然玩够了,那就该说吃了。东北特色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酸菜粉、沾酱菜等等遍布医大的各个食堂,包你玩得尽兴,吃得开心。

  沈阳建筑大学:巧夺天工的当代鲁班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沈阳建筑大学因为毗邻浑河这条沈阳人的母亲河而分享了她的厚重、笃实、清爽以及和煦。校如其名,建筑的特点也正是沈建大的特点。在这里,理性与感性相得益彰:既是严谨笃厚的工程师,又是自由灵动的梦想家;既似豪健大气的伟男子,又若柔丽旖旎的美少女。

  作家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哲人黑格尔也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固定的音乐。走在建大校园里,你随时可以体会到这种建筑和音乐所代表的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张力——长达756米的通往各教学楼的“亚洲第一长廊”从绿水粼粼的龙潭广场上空横跨而过,在四围缱绻多情的垂柳的拂拭下不禁令人想和杜牧一样发出“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的叹问;运动场、实验楼之间的稻田和千年古莲池以她们郁郁葱葱的绿色、随风轻摇的婀娜向埋头苦读的学子们提供着永恒的休憩之所;以沈阳名刹八王寺的建筑构件复建的八王书院幽谧古雅,信步其中,仰望之余似乎能隐约听到连绵不绝的弦歌礼诵之声,那是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在今日的回响;在这里,你可以驻足于延绵稻香中偶得的一隅荷塘月色,你可以凝神于楼群间庭院里兰芷修竹的安宁,你可以在三名讲堂与大师共度文化苦旅,你可以在体育场及各类体育馆中和同学挥洒激情活力。她,正如校歌中咏唱的那样,是一部建筑之内蕴与外相的诗篇。

  她,亦如校训中铭刻的箴言,书写着厚德大成博学善建的隽永。

  和风送情,绿茵递意,建大秉持“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作的校区规划设计与俯拾即是的校园景观在潜移默化中润泽着、塑造着学子的心灵。学校重点围绕城市区域规划与小城镇建设、住房保障、绿色建筑、防灾减灾、节能减排、建筑施工等领域,培养优秀人才,毕业生遍布东北三省。

  这就是沈阳建筑大学,她有授业解惑的师长、恬静秀美的校园景色……而“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更是它的精神内核,一如校园中稻香与莲花的守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国刑警学院:除暴安良的忠诚卫士

  “童年的偶像,是除暴安良的好汉。少年的迷恋,是英雄虎胆的神探。今天长大了,我选择了橄榄绿,当一名共和国的刑事警官……”每天,在中国刑警学院的校园里都会想起《光荣的盾牌》的歌声。这首歌,一唱就是四年;这段情,一恋就是一生。

  被誉为“警界清华”“东方福尔摩斯摇篮”的刑警学院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建校之初开展的一些教学和科研工作无疑具有历史的开创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举办的现场勘察、十指指纹法、步法追踪等培训班不仅开创了新中国刑事侦查和痕迹检验学科的先河,而且产生了手印的药物显现法、真空镀膜法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有的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进入21世纪,相貌复原专家赵成文教授,通过模拟画像,协助警方成功破获“3·8”系列杀人抢劫案,并成功“揭开”长沙马王堆汉墓主人的神秘面纱,被誉为中国刑事相貌学的奠基人之一;全国著名文检专家贾玉文教授,在震惊全港的高达400亿港币的巨额遗产纠纷案中,作为龚如心一方的笔迹鉴定专家出庭作证,使得龚如心的400亿港币失而复得。这些老师,上课时会想着法子“刁难”学生,他们也会用他们一贯的严肃评价学生的表现,但当他们语重心长地说“出去了要保护好自己”时,那种表情与语气真的足以震撼每一位日复一日刻意训练保持冷静的学子的心。

  在警院学子眼中,最美的校园不在于四季交替的春秋冬夏,不在于搜集引人入胜的警院传说,不在于从靶场的轮胎墙里寻觅自己打飞的弹头,不在于以四十五度角仰望某栋楼的某个亮灯的窗户……踏进这座校园,生活就开启了“警院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校园生活使人严肃而不孤僻、侠义而不武断、果敢而不偏激、稳重而不呆板、沉着而不寡言、和气而不盲从。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每一个警院人都深知这样的一个道理:选择了刑警学院,选择了从警之路,也就是选择了一条奉献、忠诚之路。这时,你是谁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了无悔的青春。

  鲁迅美术学院:传承鲁艺,勾勒梦想

  鲁迅美术学院源于1938年创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一所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倡导兴办并服从服务于抗战需要的高等艺术学府。当时,鲁迅先生早已病逝。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5年来,鲁美步履如一,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默默践行着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精神责任与使命。“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就意在希望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都能以鲁迅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建树。

  沈阳,这座高校多如繁星的城市,鲁美怎么都算不上一所身家显赫的学校,但我相信,她韵在脱俗,味在小家碧玉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鲁美学子。易中天在他的《读城记》中这样写道:“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沈阳这座浑河之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她性格的豪爽洒脱。然而,走进鲁美校园,却能感受到一股高雅的艺术气息,让人心生向往。

  目前,鲁美共设置了12个系,16个专业方向,10多个专业工作室,在美术方面的造诣颇高,是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历届美展中获奖总数位居前列。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藏有数量颇多的鲁美教师和校友的作品。全景画是学院大型艺术创作的整体实力的标志。设计学科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等为代表的遍布全国的重大工程更是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应该说,做鲁美的学子是幸运的,亦是幸福的。春天,迎春花开;夏天,杨柳依依;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这里不仅能享受到四季变幻,更能勤读力耕,纯净心灵。

  沈阳音乐学院:学而不疲,曼妙人生

  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美妙的音乐,轻柔的音乐可以放松心情,空灵的音乐可以荡涤灵魂,激昂的音乐可以催人奋进,甚至一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成为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栈桥。沈阳音乐学院便是这样一所学校,培养出各式各样的音乐奇才,让音乐充斥人们内心的空虚。

  根正苗红的悠久历史自然是学校的资本,但最值得自豪的还是与音乐相关的学科实力和师资水平。学院现有作曲、音乐学、声乐、民族声乐、管弦、钢琴、民乐、乐器工艺、流行音乐、电子琴、音乐教育、舞蹈等12个系,因为专注于音乐的造诣,追求与音乐的曼妙,成为一朵音乐奇葩绽放在关东大地上。

  虽然传统音乐学科实力不菲,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沈音也不甘人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近年来相继开设了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交叉衍生专业,也就是把传统的音乐学科与其他新鲜热门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科学,从而突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办学模式。如果你既热爱音乐,又对其他领域的学科感兴趣,那么选择交叉学科是再好不过的了,学院的这一举措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让学生把兴趣爱好融入学习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音乐,就期待着登上舞台的那一天。作为音乐院校,沈音学子每天都要勤起练声,并要参加诸多的艺术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获得成长。为此,学院先后成立了以学生为“绝对主角”的沈音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弘韵箜篌乐团、青年流行乐团、青年交响管乐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青年合唱团、青年舞蹈团等艺术表演团体,一年四季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作为学生,大学一二年级会在校内踏踏实实地学习专业技能,大三开始便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和比赛。这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自己,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使自己同那些当红歌手一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