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隋唐时期
(1)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全国
580年,周宣帝死,由他8岁的儿子宇文阐即位,即周静帝,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是为隋文帝。
隋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了社会经济,使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587年,隋文帝灭梁国,589年,陈后主被隋活捉,陈亡。随后,隋平定了陈的残余势力叛乱,南北实现统一。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少数民族对中国北方的统治。自316年西晋灭亡后,北方一直是少数民族统治,前后历时265年.至此汉族又重新掌握了政权。
(2)改官制创科举
隋文帝即位后和隋炀帝统治时期,改革官制,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创立科举制,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选官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一些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管理。
(3)大运河的开凿
604年,隋文帝死,隋炀帝即位,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开凿了大运河,全长四千多华里。南北贯穿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对加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都起着重大作用。
(4)隋亡唐建
604年7月,文帝次子杨广乘文帝病重,勾结大官僚杨素杀死文帝,登上皇位,是为隋炀帝。
大业十三年(617)3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
(5)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626年,李渊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兄皇太子建成后为皇帝,是为唐太宗。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在此期间,由于唐太宗君臣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创了唐代繁荣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誉为“贞观之治”,号称封建治世。
(6)唐高宗与武则天
649年,唐太宗死,其第9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683年,高宗死,其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690年,武则天自己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7)“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朝,平息了统治集团内部动乱,稳定了政局;任用姚崇、宋璟为相;重视地方官员人选。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因此,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8)“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渐腐败。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乘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在范阳起兵叛乱,攻占洛阳、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直至763年,唐朝才平息叛乱。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9)唐末农民起义与唐朝灭亡
公元875年,王仙芝、黄巢先后在河南、山东起义。不久,王仙芝战死,黄巢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展开流动作战。881年,起义军攻古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黄巢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黄巢农民起义后,唐朝日渐衰落。904年,宣武镇节度使朱全忠(朱温)迫昭宗迁都洛阳,随即遣人杀之。907年,朱全忠废李代唐称帝,唐至此灭亡。
(10)文化与艺术
建筑:隋唐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闻名世界的安济桥。该桥位于赵州(河北赵县),故又名赵州桥。赵州桥约建于公元605年(大业元年),是用石料建造的一座单孔大弧圈桥,全长50.82米,宽9米,桥的跨度37.45米,桥洞高7.23米。赵州桥距今有l300余年,经历了两次地震与洪水的冲击,至今仍安然无恙地横拱在赵县的汶水上,它反映了隋代先进的建桥技术水平。
唐代的长城,周围70余里,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街道宽阔,殿阁巍峨,闻名当时世界。唐时佛教、寺院建筑非常讲究,其中长安的走慈恩寺、大兴善寺最为有名,大兴善寺是西域僧人不空传布密宗之所,寺殿祟厂,为长安寺院之冠。大慈恩寺是唐高宗为追念其母长孙皇后所建。故名慈恩。寺内有浮屠,名大雁塔,共7层,高64米,巍峨壮观。唐代士子中榜后,多于此提名,称“雁塔题名”。大雁塔至今尚存.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唐代木结构寺院尤为珍贵,现存的有建于782年(建中三年)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建于857年(大中十一年)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这两座佛殿,是我国现在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物,斗拱粗壮,屋槽外挑,梁架内承,充分体现了我国建筑艺术的特点。
雕版印刷:“雕版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目前存世的最早雕版印刷珍品为868年(咸通九年)王玢印的《金刚经》。
医学:隋唐时期的医学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名医辈出,有很多重要医学著作问世。
隋朝名医巢元方著有《诸病源候论》,对医学的贡献很大,这是我国第一部详论疾病的病源和症状的著作。
唐代名医孙思邈,今陕西耀州人,著《千金翼方》30卷,收集5300多个处方,他首创复方,提出一方治多病或多方治一病的方法,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唐代医学的另一成就是由苏敬等人奉唐高宗诏令而编集的《唐新本草》,全书53卷,图文并茂。收集药物844种.纠正了原有药物学著作中的一些谬误,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艺术:唐代石雕气魄宏伟,独具特色。四川乐山石雕大佛坐像,高72米,雄伟壮观.为我国最大的石佛像。太宗墓前浮雕石刻六匹骏马,世称“昭陵六骏”,线条简练有力,形态遒劲逼真。此外,乾陵和顺陵的巨大雕刻群都极为壮观、精湛,是石雕中的珍品。
唐墓中出土的三彩唐俑,无论是人物俑还是动物俑,无不表情生动,充满活力,显示出艺人们高超的造型技艺。在世界艺术丛林中都享有盛誉。
唐玄宗时的吴道玄(又名吴道子)有“画圣”之称。他的人物画,运用晕染法非常成功,富有立体感.所画人物的衣带,看上去会随风飘动,因而有“吴带当风”的称誉。另有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擅长金碧山水画(清秀山水),色彩绚丽,描绘细腻,具有浓厚的贵族气息,为山水画北派之祖。王维则首创水墨山水画,使笔简练,色彩淡雅,富于想象,后人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南派之祖。
唐代的书法艺术,名家很多,书体繁茂,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初唐盛行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的书法。中唐颜真卿,书体有了新的创造,他打破五体的娇媚,自创肥厚大方端庄而雄伟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很大。后唐的书法大家是柳公权,他融合诸家笔法,自创一体,他的字不仅严谨.而且具有开阔疏朗的神致。
唐代的草书以张旭、怀素最有名。唐人贺知章称张旭“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世称“草圣”。怀素也善草书,他融合篆书笔法,有所创造,字迹刚劲有力又婉转多姿,如龙蛇竞走,变化自如,称为“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