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美景,说明置身于这样的旅途中,可以化解胸中块垒,可以荡涤尘世污秽。A项“用心感受”不是文段意在表达的内容,排除。B项只提到旅行给人的美的享受,对其化解胸中块垒、荡涤尘世污秽的功能没有涉及,排除。D项“功利性”属无中生有,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2.【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是文段的观点,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说明。人的道德品质应该从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来判断,A错误;动机和意图的道德价值依赖于客观存在的行为结果中,故B、D都是错误的。只有C与文章的观点表达一致。
43.【答案】B。
解析:文段由我国大量婴儿由于缺铁而面临发育、死亡威胁的状况,引出政府启动的铁强化酱油全国性营养改善项目。然而,由“铁酱油至今大都在货架上睡觉”可知,这个公益项目却并不被公众所普遍接受。究其原因.“无人知晓”背后反映的是宣传力度不够致使项目无法迅速有效传递给大众的问题。B项恰当地概括了文段主旨,当选。
44.【答案】B。
解析:文段是在赞美苏州园林的造园者,正是由于他们高超的“写意手法”,才造就了园林的“诗情画意”。由此可知,作者想要论述的便是B项。其他选项均与苏州园林的造园者无关,可排除。
45.【答案】D。
解析:文段结构比较简单,先说我国与许多发达国家签有双边贸易协定,然后以“但是”作转折,指出我国的出口依然受到这些国家的诸多歧视性贸易措施的影响。A、B、C三项都是我国针对外国的歧视性贸易措施应该采取的对策,在文段中均没有体现,属过度推测,排除。
46.【答案】D。
解析:文章第一段是对基因污染概念的阐述,A项未说出基因污染的内涵,B项缺少“不断增殖扩散”这一特性,C项未阐明“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一基因污染的实质,D项表述较为全面、准确。故本题答案为D。
47.【答案】B。
解析:A项只是篡改的农业作物。C项是自然状态下生物自身许可的进化变异,而非基因工程篡改。D项没有说明篡改的手段和目的。只有B项是对“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实际含义的正确理解,当选。
48.【答案】B。
解析:B项中的描述不属于基因污染的原因。因为即便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安全试验,也只能说明是在试验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性,与基因污染原因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49.【答案】C。
解析:由文章第二段“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可知,只是“有人认为”而没有被广泛确认,排除A。由文章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可知,B项的前后两个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所说的“净土”是指“天然的生物基因库”而并非是指“环境净土”,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0.【答案】A。
解析:由“基因”所具有的控制生物性状的性质可知,“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所起的作用应是保持不使涣散或受到污染,首先排除不含保持义的“改变”。“维护”常与“利益”、“权益”、“设施”、“环境”等搭配.“维持”常与“生命”、“秩序”、“关系”等搭配。与“命运.”搭配,用“维系”最恰当,且更能突出“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故正确答案为A。
51.【答案】C。
解析:题干图形的黑色区域数依次是2、345,应选择有6块黑色区域的,选项中只有C符合。
52.【答案】C。
解析:题干图形都有2条直线,选项中只有C符合。
53.【答案】B。
解析:题干外围图形均为中间五角星的一部分,然而选项四个图形均为五角星的一部分。此时可考虑组合,分析发现以中间五角星为中心,位置相对的两个图形组合可得到中间的图形。
54.【答案】B。
解析:每组第三个图形是由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去掉相同形状的图形后,将剩余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55.【答案】B。
解析:在C、D两项中,两个非空白面应是相对的面,所以C、D项错误;A项中图形的正面和题干图形中的正面完全一样,根据这个图形的指向及题干图形,可确定立体图形的顶面一定是空白面,故A项错误。B项可由题图折叠而成。
56.【答案】D。
解析:品质成本包括:①为保证和提高产品品质而支出的费用;②产品品质未达到规定的要求而造成的损失。A项和B项都是为了树立形象的花费,并不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品质,不属于品质成本:C项虚构夸大产品功效而被罚款,并不是产品品质未达到规定的要求,不属于品质成本;D项因人工色素含量超标而被罚款,是未达到产品品质要求而造成的损失,符合要点②,也就属于品质成本。故答案选D。
57.【答案】D。
解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定义要点是:①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②故意损坏公私财物;③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A项“私自拿走公司物品”不符合要点③;B项“精神病人”不符合要点①;C项对新房装修过度,并不是故意的,不符合要点②;D项破坏高压线路,符合全部定义要点。故答案选D。
58.【答案】B。
解析:情绪性冲突的定义关键信息是:情绪上的对立或敌意。A、C、D三项都属于工作性冲突:只有B项和男友吵架符合情绪性冲突的定义。故答案选B。
59.【答案】B。
解析:教育均衡的定义要点是:①通过法律法规;②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B项学校要求老师发表论文是对老师的规定,不符合要点①和②,因此不属于教育均衡。A、C、D三项都属于教育均衡。故答案选B。
60.【答案】A。
解析:睡眠效应的定义要点是:信息的传播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A项广告信息带来的影响从“反感”到“产品销量上升”,体现了负效果随时间的推移向正效果转化,符合定义;C项虽然也存在改变,但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信息传播,相对于A项来说,较不符合定义;B、D两项都没有体现出改变,明显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A。61.【答案】B。
解析:避风港原则的主体是“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A、C、D三项提供的都不是搜索或链接,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B。
62.【答案】C。
解析:“奈特尔家庭”的定义要点有:①家长为了提高家庭收入;②牺牲节假日消遣或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去工作。A项目的是为了孩子上课,不符合①;B项明显不符合①和②;D项不符合①。C项虽然把老家父母请来照顾孩子,但小陆夫妇本身的做法符合定义。
63.【答案】B。
解析:二次创作定义的关键信息是:进行再次创作。A项只是把作品结集、C项只是改动一些文字、D项只是对老照片的复制,都不是对作品的再次创作,不符合要点。B项为小说写续篇,是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来加以发展.符合该定义。故答案选B。
64.【答案】A。
解析:补偿性工资差距的定义要点是: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A项“在工作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是任何工作中都需要的,不具有特性,不符合要点。故答案选A。
65.【答案】D。
解析:团体迷思的定义要点是:①团体决策过程中;②忽略了团体的真实决策目的,无法进行准确判断。A、B两项不是在团体决策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①;C项没有忽略真实目的,不符合②;D项因为对总裁的个人崇拜形成了团体和谐与共识,排斥正确意见,忽略了团体的真实决策目的,符合定义。故答案为D。
66.【答案】D。
解析:顺承关系。先搜集资料后整理资料,先征集稿件后筛选稿件。且搜集和整理是针对同一事物进行的动作,只有D项符合。
67.【答案】D。
解析:柴油发电机需要柴油才能使用,喷墨打印机需要墨盒才能使用。
68.【答案】D。
解析:茶杯里有水,茶叶放在水里;书架上有书籍,书签夹在书籍中。
69.【答案】B。
解析:显示器是电脑的一部分,通过显示器可以观看视频;听筒是电话的一部分,通过听筒可以听到声音。A项照片不能通过镜头观看。
70.【答案】D。
解析:水滴石穿形容人有恒心,刚正不阿形容人公正。
71.【答案】C。
解析:“不可能所有”=“必然不是所有”=“必然有的不是”,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
72.【答案】A。
解析:由所有员工的平均年薪比销售人员的平均年薪低,可以推出A项正确;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年薪都可能有高有低,B、C两项错误;D项人数也不能推出。
73.【答案】C。
解析:题干由蓄水量持平和5年前没受限制推出现在也不应该受限制,C项为真则说明现在情况有变化.需要受到限制,削弱了作者的主张。A、B两项与题干论证无关;D项没有新建水库说明与之前情况一样,也不能削弱。故答案选C。
74.【答案】B。
解析:题干博导由“自己学生的博士生论文句子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得出结论“现在博士生的论文语句越来越难读懂”。B项指出这位博导的学生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博士生,指出了论据和结论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从而削弱了这位博导的结论。A项说明博导不能判断博士生的写作水平只是一种可能,削弱程度有限;C项的“好老师”和D项的“反面论点”与博士生的论文水平无关。故答案选B。
75.【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产品质量很好”否定了其中一个选言肢,则剩下的两个选言肢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即可推出C项。
76.【答案】B。
解析:题干观点是“取消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会对洗漱产业造成不小的冲击”。A、C两项都与这一观点无关;B项直接削弱了这一观点;D项由于不知道自费购买的比例,所以不清楚这一比例是否会对洗漱产业造成影响.也无法削弱这一观点。故答案选B。
77.【答案】C。
解析:题干包含两个假言命题,“演唱会必须如期举行,除非明天下雨或者是演唱会门票卖得很少”等值于“只有明天下雨或者是演唱会门票卖得很少,演唱会才会取消”,与第二个假言命题可组成一个连锁推理:
退还已经买票的观众全部的购票现金一演唱会取消一明天下雨或者是演唱会门票卖得很少。
由题干已知“有购买了门票的观众顺利退票,并得到了全部的购票现金”,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可推出“演唱会当天下雨或者是演唱会门票卖得很少”,该命题等价于“如果演唱会当天没有下雨,那么演唱会的门票一定卖得很少”。故答案选C。
78.【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削弱该顾问的提议,即“为了缓解人们上下班的交通压力,采取不同时间段上下班制度”。D项指出该市的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交通拥堵仍会发生,另有他因,间接削弱了该顾问的提议。A、B两项谈论这一提议对工作的影响与题中论证无关。C项的“集体合作”并不影响不同时间段上下班制度的实施,属无关项。故答案选D。
79.【答案】D。
解析:题干由“民用航空飞行的安全性有很大提高”得出“乘飞机出行越来越安全”。A项“飞机事故中‘死里逃生’的几率提高”、B项“对机组人员的安全培训”、C项“交通控制系统更加完善”,都能说明民用航空飞行的安全性有很大提高,加强了论据,从而加强结论。D项只是说明驾车更危险。与乘飞机出行是否安全无关,故不能加强结论。故答案选D。
80.【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按年龄、职业等要素进行推理。前六个条件都只涉及一个要素,并且可以分为两类,所以应分别对年龄、职业进行推理,然后根据得出的两个结论,结合(7)进行排除。根据(1)、(3)、(4)可知,李、周中有一个和赵、孙处于同一年龄档,则钱一定处于另一个年龄档,可知钱大于30岁,赵、孙小于30岁,李、周年龄不能确定。同理,根据(2)、(5)、(6)可推出,钱、周是秘书,赵是教师,孙、李职业不能确定。由(7)得知有一位女士大于30岁并且是教师,根据上述两个推论可以排除赵、孙、钱、周,则张先生的未婚妻一定是李。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