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B
[解析] 投资报酬率K=Kf+Kr=Kf+β×V,根据相似项目的报酬率和标准离差以及无风险报酬率,可以计算出相似的风险报酬系数β=(15%-8%)/50%=0.14,从而可以计算出该新项目的投资报酬率8%+45%×0.14=14.3%。
2
[答案] C
[解析]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720/360×45×8%=7.2(万元)
3
[答案] A
[解析] 集团平均净资产=34 993.75÷55%=63 625(万元)
丙公司平均净资产=63 625×(1-55%-8%)=23 541.25(万元)
集团净利润=63 625×20%=12 725(万元)
丙公司净利润=12 725-3 545-110=9 070(万元)
丙公司的净资产利润率=9 070/23 541.25=38.53%
4
[答案] B
[解析] 净现值是指在项目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的净额的现值。选项B,投资回收期不影响现金净流量,所以不会影响净现值。
5
[答案] A
[解析] 选项A,盈亏临界点的大小和抗风险能力无关;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150 000/(50-20)=5 000(件),盈亏临界点销售额=5 000×50=250 000(元),所以选项B.D正确。盈亏临界点处,企业的利润总额为零,所以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当企业销售数量增加时,则销售量大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此时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所以企业利润会增加,所以选项D正确。
6
[答案] B
[解析] 2006年股利支付率=500/1 000=50%,2007年公司留存利润=1 200×(1-50%)=600(万元),2008年自有资金需要量=2 000×80%=1 600(万元),2008年外部股权资金筹集数额=1 600-600=1 000(万元)。
7
[答案] A
[解析] 新发行长期债券资金成本=14%×(1-30%)/(1-2%)=10%,债券发行后普通股票的资金成本=5.7/38+3%=18%,债券发行后综合资金成本=[3 000/(3 000+1 800+1 200)]×18%+[1 800/(3 000+1 800+1 200)]×13%+[1 200/(3 000+1 800+1 200)]×10%=14.9%
8
[答案] B
[解析] X公司股票的股利预计每年均以6%的增长率增长,上年每股股利为0.15元,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8%,代入股利固定增长模型可知:X公司股票的价值=0.15×(1+6%)/(8%-6%)=7.95(元);
Y公司每年股利稳定不变,每股股利0.4元,代入股利固定模型可知:Y公司股票的价值=0.40/8%=5(元)
由于X公司股票现行市价8.3元高于其投资价值7.95元,故X公司股票目前不宜投资购买。Y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4.5元低于其投资价值5元,故Y公司股票值得投资,ABC企业应购买Y公司股票。
9
[答案] C
[解析] 基本每股收益=45 000/50 000=0.9(元)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净利润的增加=10 000×4%×(1-25%)=300(万元)
普通股股数的增加=10 000/100×80=8 000(万股)
稀释的每股收益=(45 000+300)/(50 000+8 000)=0.78(元)
10
[答案] C
[解析]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买商品到付款的最长时间。延长信用期,会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但是也会带来不良后果,一是平均收现期延长,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二是使得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增加。信用标准和信用期间是两项不同的决策,二者无必然联系,信用标准是企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降低信用标准并不一定意味着延长信用期限,所以选项C不正确。
11
[答案] D
[解析] 在企业营运资金和现金较多而又不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采用现金分配形式既有利于改善企业长短期资产的结构,又有利于股东取得现金收入和增强投资能力,选项D不正确。
12
[答案] A
[解析] 外部融资额=(基期敏感资产总额/基期销售额)×预计销售增加额-(基期敏感负债总额/基期销售额)×预计销售增加额-预计销售额×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可以看出,当预计销售额增加时,资金需要量会增加,但同时留存收益也会增加,故无法判断外部筹资需求量的变动情况,所以选项A不正确。
13
[答案] C
[解析] 债券投资收益比较稳定,投资安全性好,投资风险比较小,选项C不正确。
14
[答案] B
[解析] 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选项A正确;选项B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要求。选项C,请参见教材91页第9句话。选项D,请参见教材91页倒数第五段最后一句话。
15
[答案] D
[解析] 选项A,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选项D,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情况的事项属于非调整事项,不应当调整报告年度报表。
16
[答案] B
[解析]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以及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再按这些应收款项组合在资产负债表日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17
[答案] D
[解析]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585 000(元),贴现息=585 000×6%×90/360=8 775(元),贴现额=585 000-8 775=576 225(元)。企业实际收到的银行存款=576 225-200=576 025(元)
借:银行存款 576 025
财务费用 8 975
贷:应收票据 585 000
18
[答案] B
[解析] 甲企业初始确认的收入金额=200×(100-10)=18 000(元);初始确认的应收账款金额=18 000×(1+17%)=21 060(元);在收款项时实际收到的金额=21 060×(1-1%)=20 849.4(元)。
19
[答案] B
[解析] 公允价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下降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选项C应是2008年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700万元;2008年年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 000万元。选项D,确认的投资收益为50(1 000×5%)万元。
20
[答案] A
[解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为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