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是需要工业反哺农业的明显信号。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人均收入增加,人均食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导致食品供求缺口扩大,农产品供不应求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最终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与工业化同时推进的城镇化则导致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涨,这也加剧了总体物价上涨。我国这一轮的物价上涨,主要就是由食品等农产品和住房价格上涨引起的。此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劳动力价格上升也成为引起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虽然可以使我国通过出口物美价廉的低端产品,吸收一部分国内过剩的产能。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廉价工业品大规模出口时,会压低国际市场的工业品价格;在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时候,又会诱发国际市场相应产品价格上涨。其实就是中国卖啥啥便宜、买啥啥贵。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来维持经济增长,大量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维持经济增长,但由于结构失衡的制约,这些投资既会推高投资品价格进而推升通货膨胀,又会因缺乏竞争择优过程而加剧结构失衡问题。
在我国,高素质劳动力短缺、低素质劳动力过剩问题也对调整经济结构、抑制物价上涨带来不利影响。调整经济结构需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但由于人才缺乏,这些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由于低素质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政府又不得不继续扩张低端传统制造业,这使得一般制造业产能过剩与高端产业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5.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和复杂。它既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又能对宏观经济失衡进行必要的调整。
对于生产来说,首先,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迅速上升,资金利润率下降,从而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次,政府采取的价格管制办法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削弱了经济的活力。但是通货膨胀也迫使部分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分配来讲,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收入分配进一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征税,会加速收入向政府聚集。由于大多数人依靠工资和薪金生活,同时工资存在刚性的特点,在通货膨胀时期,工资的增长常常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因此,工薪阶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由于存在工资对物价调整滞后的现象,总体上企业的利润往往会增加,特别是价格涨幅较高的行业,利润增长会更快,从利润中获取收入的人都能得到好处,从而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从消费来说,通货膨胀对生活性消费的影响有三:一是减少了居民的实际收入,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从而限制下一阶段生产的发展;二是由于物价上涨的不平衡性,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所受的损失不一样,加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三是造成市场混乱,加剧了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使一般消费者的损失更大。
从流通领域来讲,通货膨胀会打破流通领域原来的平衡,使正常的流通受阻。还会制造或加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使本来供需平衡的市场状况变成不平衡;另外,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物价大幅度上涨,币值降低,潜在的货币购买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同时,人们由于对货币不信任而不断转手,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这将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从资产方面来说,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同时,许多企业和家庭还有负债。由于我国利率倒挂(把钱存在银行,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上涨而贬值),居民的存款利息和债券收入将受到损失,而借债者的实际债务负担可以减小。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却有损于债权人。
6.作为一家生产“乡巴佬”食品的企业来说,这半年来,温州胜利食品厂感受到了很大压力。该食品厂负责人说:“原料价格涨了近一倍,我们终端价格却不敢涨价,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该怎么过?”据悉,因为原料价格的上涨,这家食品厂今年几乎已经没有利润可言,但是为了维持资金流,也不敢停工。由于大多数企业一般在接单后才组织原材料采购和进行生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企业采购原材料时往往面临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亏损的情况,中小企业反映尤其强烈。
证券资深分析师认为,通货膨胀将会导致存贷利率上调,对负债率较高的行业来说,债务将会加重,影响较大。企业一般都有在银行贷款融资,存贷利率上升,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这样会迫使一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从而也将会起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另外,在这段时期内,有些小型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大型同类企业吞并。
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对东莞市部分企业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其中近40%表示缺工比较严重。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以来,调整的频率明显增多、幅度明显提高,企业工资成本急剧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迅速恶化。正是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企业用工成本面临持续的上升压力。
今年以来,多数地区普遍遭遇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政府部门采取的“拉闸限电”、“错峰用电”等措施,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企业。为应对电力供应紧张,不少企业开始自行发电维持生产。企业自行发电,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有的企业反映,每度自行发电的费用要比网供电高出50%~70%。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经超过2%,对出口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1%,至少降低出口企业利润空间5%左右。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影响企业出口盈利。另外,由于接单和结汇的时间差引起的汇兑损失也减少企业利润,甚至出现部分订单亏损。当前,人民币未来升值速度和水平的不确定性使出口企业谨慎接单,大单变小单,长单变短单,影响企业出口业务的开展。人民币升值与国际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相互交织,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7.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是,世界经济将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复苏的复杂性、曲折性将进一步显现和放大,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依然极为复杂。
但是,2011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具有不少有利条件。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带来一大批产业升级投资项目的开工,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我国将走在世界“产业换挡”的前列。“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收入分配改革启动将使居民收入增长有了体制性保障。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有利于劳动者报酬水平的稳步提高。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断推进,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向有利于居民、劳动者的方向调整,将推动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活跃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