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二(3)

2013-02-05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远择题

  1.D[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2.C[解析]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的《纲要》明确规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B[解析]“教学毽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4.C[解析]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买施的测定。形成性评价指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前一阶段教学成果及时评价以改进教学方法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结束时对教学效果、目标达成等的测评。发展性评价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百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5.B[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届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其思想觉悟和培养其道德品质。具体的教育方式有课J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

  6.A[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7.B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它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方法。

  8.D[解析]这段话是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9.C[解析]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青少年

  生活其中的一种特殊环境;同时它又把环境的影响有效地转化为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所以与遗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教育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0.C[解析]凯洛夫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起源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人以及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论断出发,明确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并指出“在劳动过程中,教育也发展了”。凯洛夫1939年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

  11.B[解析]系统的课程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2.D[解析]常模参照性测验是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性测验,如高考。

  13.C[解析]《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却,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种教学思想充分凸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对学生所实行的启发性原则。

  14.C[解析]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和“从做中学”的教育教学原则,他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5.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