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资讯 >

大部分省市对异地高考政策持拖延态度

2012-12-28 
大部分省市对异地高考政策持拖延态度, 按下目前的“难产”不说,异地高考实行后真的能解决所有的高考不公问题吗?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要消除异地高考面临的“两难”境地,根本之道在于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目前“大限”将至,仅有9省区市方案出炉,更多省份的相关政策还在制定中。

  按下目前的“难产”不说,异地高考实行后真的能解决所有的高考不公问题吗?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要消除异地高考面临的“两难”境地,根本之道在于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现状】

  高考固需拼

  投胎才是艺术

  今年暑假,一条微博公布的一组数据亮瞎了广大网友的眼睛——同样是考上北京大学,安徽的比率是7826∶1,而北京只要190∶1,北京人上北大的几率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而上海人更狠,上海考生进复旦大学的几率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山东考生的374倍……高考就这么不公平?

  公开资料亦显示,各地优良大学资源不平衡严重,不同地区的一本录取率差异悬殊:北京超过27%,上海超过20%,广东仅为6%,四川更低达3.99%。难怪有网友在微博上调侃:高考固需拼,投胎才是艺术!

  根据目前的高考招生实际情况,在异地高考政策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北京、上海和广东,但三地承受的压力特点不尽相同,目前三省市关于异地高考的具体政策都未出台。

  【揭秘】 你未必知道的高招秘密

  A校长是广东省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应本人要求,学校名和校长名字皆隐去),在教育界浸淫几十年,A对异地高考的态度是:一定要改,但是眼下看来,让地方政府担当异地高考改革的重担,一是找错了对象,二是改错了方向,“高考歧视无法靠地方政府抹平”。

  ◎内幕:名牌大学为何喜欢本地生?

  作为一所在广东的著名大学,A的学校在广东本地招录了大部分学生,而在早年,他们在外地招生的比例要更高一些。A坦承:“其实外地生源要比本地生源好一些。”

  既然如此,为什么名牌大学还要把那么多的招生指标倾斜在本省、本市?A说:“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一是不得已而为之。省属、市属大学主要靠本省财政养活,自然要把最大的蛋糕留给本地生;即使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省、市也常常会给予不菲的财政支持,吃人嘴短,也要照顾本地生;再退一步,像北大、清华这种资金非常雄厚的超一流高校,不看重本地财政支持,但学校的市政设施、交通便利……哪一样不要本地支持?”

  “第二个原因是在一个地方招多招少,生源差异并不特别大。以北大为例,即使它在北京招几百名学生,往往第200名学生和第400名学生的考分也就差了不到20分,绝对还是‘掐尖’的。”

  “第三个原因是学校体制方面的。大学的校长常几年一换,而生源的差异对学校口碑产生的影响,要经过多年才能显现。你如果是我,是愿意坚持全国平均招生、得罪当地,还是顺应现实,你好、我好、大家好?”

  ◎观点:高考歧视 地方政府难抹平

  A校长认为,异地高考的初衷是便利外地考生高考,倡导高考公平性,但方法是错的,“就好像你欠了钱,要我去还!”

  A校长认为,首先,招生指标尤其是异地名牌大学的招生指标,都不是地方政府定的,而真正的好学校,永远是稀缺资源,一旦放开异地高考,外地考生一拥而入,本地生肯定不满意。其次,即使调剂一些招生指标到考生拥入的省市,但是你怎么知道增加的指标就能补上缺口?再次,你增加甲地的指标,就意味着减少乙地的指标,那被减少指标的省份,怎么向本地的父老乡亲交代?

  A校长认为,解决异地高考之难,其实可以“退一步”看问题。“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后,很长时间都是全国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份高考试卷。后来有人提出,边远省份的教育资源落后,如果全国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边远省份的学生就吃亏了,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最终形成眼下全国各省市各学各、各考各、高考成绩失去可比性的结果。其实我认为,统学统考的老办法应该保留,根本没有必要人为地突显地区差距。”

  “全国统考之后,边远地区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先统一考,再由国家调配,适当地对落后地区加分,而不是人为地割裂各地,框死各地招生人数。这样,全国考生就能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因为无论我在哪里考,都不是和这个省的人在抢指标,而是和全国考生竞争。”

  ■ 观点对对碰

  全国统一考试

  学校自主招生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接受专访时认为,推行异地高考政策确实很难,但必须实施,实施的成功关键在于中央肯不肯放权给高校。

  记者:异地高考“左右为难”的源头在哪里?

  熊丙奇:源头是我们目前寻求的解决途径就是错误的,因为现有的高考制度就不是“对”的制度,各个地方的招生指标不均衡,人为造成了各地享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在“错”的基座上纠错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要促进高考公平,关键是政府要愿意放权,推进高考改革,实现自主招生。

  高考制度怎么改?我认为,要在合理范围内打破按计划录取的制度。如果把全国高校分为3类——全国重点大学、地方院校和高职高专,在现在的制度框架之下,国家级院校(往往也是一流院校)应该面向全国招生,让全国考生公平竞争,这就能解决异地高考的核心问题。对于地方性高校,既然是当地出资给它办,那么向当地学生倾斜也是合情合理的,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这样的。对于高职高专,现在普遍都招不满学生,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记者:要彻底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你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熊丙奇:全国统一考试、学校自主招生。这里要提醒一句:全国统一考试不等于全国集中录取,只凭一个分数定乾坤。首先应该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考试,让学生以这个为基本前提去申请大学,但不是只靠一条一刀切的分数线来划分学生优劣。在达到一个最低分数线之后,具体招哪个学生的权利,应该交给学校,没有学校不想招好学生的,他觉得这个学生综合水平比较高、比较适合这个学校,就可以录取他,而不用在乎他是来自哪个省、哪个市的。

  突破了地域,还学校招生权之后,异地高考、高考移民的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



相关阅读:
多地制定异地高考政策详解条件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从三方面着手
教育专家分析:允许探索高考体制外入学模式

欢迎访问读书人网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读书人网www.readEr8.cn/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