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 )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
A、大于0.2
B、小于0.2
C、大于0.4
D、小于0
52、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 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 )之间
A、0~1
B、0~2
C、0~0.2
D、0.2~0.4
53、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
A、实际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实际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C、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E、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小时数
5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 )
A、收益最大化
B、效用最大化
C、可支配最大化
D、可支配资源最大化
55、增长差距性事业和周期性失业具体表现为( )
A、季节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性失业
D、需求不足性失业
56、单位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是( )
A、Ed=1
B、Ed >1
C、Ed<1
D、Ed=0
57、经济周期研究者们提出( )
A、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B、一级劳动力参与假说
C、二级劳动力参与假说
D、三级劳动力参与假说
58、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 )
A、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B、消费资源的稀缺性
C、消费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C、资源的稀缺性
59、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 )的基本假设
A、市场经济
B、经济行为
C、经济决策
D、经济分析
60、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
A、调节资源的配置
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
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61、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观察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
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
62、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 )
A、劳动工资率
B、劳动市场的供求矛盾
C、劳动资源的配置
D、劳动力调配
63、从( )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A、生产要素
B、服务要素
C、使用成本要素
D、收入
64、( ),只是揭示经济实现内置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A、证实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
B、实证研究方法
C、实证研究方法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有渊源关系
D、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65、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 )
A、劳动力需求量
B、劳动力需求增长量
C、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D、劳动力供给增长量
66、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需求的运动决定( )形成的理论
A、商品的均衡
B、商品的产量
C、商品的构成
D、商品价格
67、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 )在其所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
A、A·马歇尔
B、亨利·明茨伯格
C、斯迪克兰
D、汤姆森
68、(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A、总需求
B、总需求价格
C、总供给
D、总供给价格
69、从以下所述中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需要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需求。其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
A、总需求=总供给+总消费需求
B、总需求=服务需求+投资需求
C、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D、总需求=对产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70、(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A、劳动生产率提高
B、气候的变化
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总需求不足
71、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错误的是( )
A、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常失业
B、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C、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
D、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存在长期失业者
72、( )是指政府已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宏观经济政策
73、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三个制度结构会受到( )保护
A。、宪法
B、劳动法
C、法律
D、国务院条例
74、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的作用不包括( )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D、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75、夸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缩紧性的货币政策,在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中属于( )
A、收入政策
B、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
D、货币锁紧政策
76、(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A、财政政策
B、收入政策
C、金融政策
D、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