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2.【答案】D。解析:在幼儿的交往关系类型中,被拒绝型的幼儿经常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积极性很高,有攻击性行为。
3.【答案】B。解析:由于观察法不需要被观察者用言语作出反馈,适用于不具备言语表达能力的婴儿。
4.【答案】D。解析:婴儿注意选择性对象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注意的事物日益增加;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复杂化,即从更多注意简单事物发展到更多注意较复杂的事物。
5.【答案】C。解析:7~8岁是第二次出现强迫现象的高峰年龄。
6.【答案】A。解析: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
7.【答案】D。解析:这不是记忆,是幼儿对一种普遍性的认识,是思维。
8.【答案】D。解析:遗传素质为儿童语言的形成提供可能性。
9.【答案】A。解析:幼儿的动机是直接动机,与目的有一致性。
10.【答案】B。解析:这一现象出现在4个月左右。
11.【答案】B。解析: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2.【答案】C。解析:现代社会对保育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具备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
13.【答案】C。解析: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14.【答案】A。解析:正确的儿童观是决定师幼关系的关键。
15.【答案】C。解析: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16.【答案】B。解析: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注意的稳定性好。
17.【答案】B。解析:幼儿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18.【答案】C。解析: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强,对科学概念如没有专门的教育就不可能掌握。
19.【答案】D。解析: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20.【答案】D。解析: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