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频道 > 报考信息 >

五代人不同就业观

2012-05-10 
作为一个身家过亿的“80后”CEO,李想最初创业的目标就是想赚钱,“当时觉得能赚上二三百万就不得了,很满足了,但当钱越来越多的时候,钱反而变成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带领团队去实现新的目标。”

编辑推荐:

艺考难 从艺更难

雅思口语答题技巧解析

西南交大给博士生“涨工资”   

瑞士留学申请的程序

被墙隔开的爱情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net/)

你知道毕福剑是怎么当上央视主持人的吗?你知道杨元庆是如何走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席位的吗?你知道刘谦是怎么当上“魔术王子”的吗?他们当时是如何择业的?我们的父辈们以及生长在不同时代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就业观?他们如何看待当代青年的就业观?每个人都曾有过激情燃烧的青春,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不同年代的人,来与青年的您一起聊聊他们的青春故事。□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夏友胜 实习生 付雨涵

【年代就业观】

不同时代人的就业观,又有着怎样的时代特色?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新青年的就业观?今天,我们就听听他们怎么说。

50后:干啥由不得自己

(刘富运,61岁,南阳新野县绿健蔬菜产业园区技术员)

当时上大学靠推荐,我高中毕业后去参军,五年后还是回农村“打坷垃”。干啥由不得自己,如今,只要愿意下劲干,就能找个两三千元工资的活儿,就是在县城也能拿一两千元,工作还可以挑一挑,多得劲啊。可是也得珍惜这工作机会,不能老是挑肥拣瘦,又不给人家好好干。

60后:考大学等国家分配

(田关心,46岁,郑州市爱心联盟社工服务站负责人)

我们那个年代可选择的路子,基本上是这三条:考大学等国家分配,接父母的班弄个正式工,有城市户口的可先干临时工。三条都不具备,只能做小生意或种地。现在许多青年人,他们以为大学毕业,就一定得拿到多少钱,还要专业对口。哪有那么多称心如意的工作,先学会生存,再说生存得更好的事。

70后:追求“铁饭碗”

(如风(网名),36岁,新乡媒体人)

我们那时的择业观念,偏重于传统诉求,多以稳定、事业单位为追求目标。新青年的择业观呈现出多元化,各行各业,只要适合自己成长、有兴趣,就会去选择。70年代的人是鞭炮,只会炸响没有璀璨。新青年则是烟花,自由绽放。

80后:钱与发展 更重后者

(张逾,24岁,聚龙嘉华投资集团种植园代理董事助理)

当时选工作,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有钱,薪水高;二是有发展,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偏重后者。现在好多人是眼高手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考公务员(微博)的热潮一浪比一浪高,但具体到每个人,并不一定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

90后:多尝试 多锻炼

(付蒙蒙,22岁,应届毕业生,求职中)

趁着年轻要出去锻炼,不要在乎有多苦有多累,一定要干下去,过了30岁再求安稳。成就不是与生俱来,都是经过努力获得,我觉得我持有的就业观,是很符合社会发展的,能跟上时代步伐。

【名人故事汇】

“50后”央视名主持毕福剑:大器晚成当主持,“纯属误会”

中学毕业赶上插队落户,毕福剑后成海军军人。如日中天时,又赶上裁军,回到地方考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本来学的是电视剧导演,却干起了文艺。

关于踏上主持之路,毕福剑称“这纯属误会,人的一生都会有误入歧途的经历”,当时《梦想剧场》曾找了几个主持人,担当导演的毕福剑斗胆走了上去,拿到台里去审查,领导看了,说“我看就是你来主持吧,回去把普通话练练”。最终毕福剑大器晚成。

“60后”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年轻人不该背上这个“包袱”

1989年,杨元庆在中国科技大学取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毕业时恰逢联想招人,他便前去应聘。虽然被录取,但分配他去做销售员,这与他的理想目标相差甚远。不过他还是接受了,每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四处推销产品,经常站在客户的门口一等就是半天。

杨元庆得出一个结论:“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本来就是打基础的时候,专业对口当然好,但不是非常重要,年轻人不应该背上一定要专业对口的包袱。”

“70后”“魔术王子”刘谦:意外“试水”,成就“王子”

12岁那年,刘谦就获得了自己的第一项大奖。他的观念是:“做一个帅气的上班族,平常在家里办公,不用去公司,赚了很多钱之后,回到家再帅气地玩魔术,高兴就表演一下,不高兴就不表演。”大学日文专业毕业后,刘谦去日资大企业应征,结果没有企业愿意录取,他想当翻译,结果还是“没戏”。

对于走上“魔术之路”,家里人一直极力反对。经过多次的协商后,才答应给刘谦半年的试水时间,没想到,这一次意外的“试水”竟然成功了,最终成就了“魔术王子”。

“80后”泡泡网首席执行官李想:我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身家过亿的“80后”CEO,李想最初创业的目标就是想赚钱,“当时觉得能赚上二三百万就不得了,很满足了,但当钱越来越多的时候,钱反而变成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带领团队去实现新的目标。”

读高三时,像许多电脑迷一样,他也建了一个个人网站,“一开始是自己做着玩,但我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别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辍学、创业、艰辛、成功、财富,李想的故事是一段典型的互联网传奇,激励着无数的80后甚至90后在这个江湖中闯荡搏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