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模拟试题 >

2012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考语文模拟题(附答案)(6)

2012-05-10 
山西省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康杰中学)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新京报》消息,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同时发布了中华小孝子卡通形象笑笑、紫紫和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主题歌《我是中华小孝子》。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孝亲敬老美德”,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至6岁的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

  对于这一工程,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答案解析

  一、(9分)1.D.对照原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说的是一种可能性,选项是把这种可能说成了肯定。

  2.C.A.因果倒置,答题区间在第一段;B.“儒学第一人”与原文不符,答题区间在第三段;D.“所有”将范围扩大,答题区间在第五段。

  3.B.程度过重,原文只说有影响,没有说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C(案:查究。)

  5.(3分)C(①表现种皓不追名逐利。③表现种皓老成持重、为人谨慎。)

  6.(3分)B(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7.翻译(10分)

  ①(5分)译文:种皓以看重货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大意1分,“耻”意动用法、定语后置句、“进趣”、“交通”古今异义各1分。)

  ②(5分)译文:臣担心这样会阻碍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心意(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大意2分,“沮伤”译为“阻碍”或“挫伤”都可得1分;“纠发”、“饰匿”各1分。)

  (二)古诗阅读(11分)

  8.黄叶飘落香阶上发出的细碎的声响,主人公独坐楼阁,抬头望月,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友人。(3分)这个场景呈现出孤寒寂寞的气氛。(2分)

  9.④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手法1分,分析2分)②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手法1分,分析2分)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手法1分,分析2分)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0.(1)屈心而抑志兮伏清白以死直兮(2)则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3)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C、E(5分)C2分,E3分

  【解析】A项“一系列”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我”怎样开别人的玩笑。B项是小说中的“我”的假想。D“放松了警惕”与后文“远离床”、“保持清醒”等情节相矛盾。

  (2)“我”是一个:①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②敏感多疑,③胆小谨慎,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

  【解析】①根据第1段,②根据第2~5段中的多处细节描写,③根据第5段,④第4、5两段里“我”对种种生活物品的猜疑可以认为是“现实生活危机感”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折射。

  (3)【答案】①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举例略)

  ②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举例略)(意思对即可)

  (4)【答案】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当时代的社会缩影。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BD选B得3分,选D得2分,选C得1分。

  【解析】A.“在佛罗伦萨的十六年”错,应包括“他到米兰大公府服务”时期;C.“实现了达芬奇……完美的作品”无中生有;E.对文章主旨的表达不符合文意。

  (2)①达•芬奇认为判断超越了作品才是完满,他觉得无法实现自己所追求的这种“理想”。②他顾虑自己的荣誉尊严,毁去一切他认为不完美的作品。③他的科学精神使他努力去发现某种定律而不在意实施这一定律的作品。(每一点2分)

  (3)①达•芬奇努力把绘画造成一种科学,他认为绘画应该经过理性的推敲,要把教学的抽象的理论作为绘画的根据。②在其他画家把风景视作无关紧要的装饰时,他却认为大自然是美的。③他对一般画家致力追求的技巧有独到的研究,但是他认为艺术追求的目标要远在技巧之上。(没一点2分)

  (4)作为梦想者和艺术家要具有科学的头脑,能将分析力与易感性融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了思想的普遍性。

  要求必须结合文中与“爱美的梦想者,好奇的艺术家”(3分)“具有科学的头脑”(3分)相关的内容来谈,并要说清给自己的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如果只谈一个方面,酌情给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