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 让:谦让。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役 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C.请成越王曰:……请 成:请求跟……讲和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君:统治,治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C.越其可逆天乎 倔生下,故久立与其客语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3分)译文:
(2)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4分)译文:
(3)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3分)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1)这首曲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是一首表达贫士志气的曲作,请问,曲中的贫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5.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知识或作品的原文(任选三题)(6分)
①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______在《师说》一文中写道: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师之所存也。
②刘禹锡在《秋词》中赋予秋天独特的格调: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____。
③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谈自己从游山中领悟的人生哲理: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④有人说,东坡居士《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一句描写周瑜的儒将几采特别精彩传神,“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家______的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