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配置
建优势教育资源拓展交流机制
“管理也是生产力。只有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才能真正让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芙蓉区教育局局长周见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不断增加的政府财政投入确实解决了一些学校乱收费等问题,但如何真正带动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均衡化发展,依然是一道需要教育部门积极作答的现实难题。
“优势资源和知名品牌是相对有限的。为此,我们决定稳步推行优质带动战略,把区域内优质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移植运用到新建学校中。”据周见阳介绍,芙蓉区教育局试探性地对区属品牌小学实行了“二小”模式,先后新建了大同二小、育英二小、育才二小、燕山二小、火星二小等5所新的优质学校;同时,将部分新建学校交由市区品牌学校深度托管,先后创办了“长郡芙蓉中学”、“大同古汉城小学”、“育英西垅小学”和“育才西街小学”。由于这两种模式都严格遵循、推行了“五统一,一共享”机制,即统一办学理念、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研训平台、统一考核评估、共享发展成果,不仅迅速加快提升了新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也带动了学校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芙蓉区教育局还创建了统一的教育教学支撑系统、学科全覆盖专题网站、基础教育远程平台和系列化办公管理应用平台,率先在湖南开辟了“资源在线”活动,实现了优秀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成果、名师优课实时传播网上共享。
“有了越来越多的好学校,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轮岗交流机制,实现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据周见阳介绍,近年来,芙蓉区教育局先后建立了校长任期制度和定期轮岗制度,鼓励示范性学校校长和有培养潜质的年轻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交流。同时,还探索实行了校际合作交流制度,让一些大校和小校,城区学校和城郊学校结成一对一伙伴,开展帮扶式交流活动,并实行捆绑式考核,即把被帮扶学校年度考核情况作为帮扶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不仅提高了帮扶的实际效果,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区域优势教育资源的发展。
为了改变优秀、骨干教师大多集中在名校、大校或城区学校这一优势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芙蓉区教育局以优化编制、职称评聘晋职晋级和强化激励为导向,不仅明确规定城区新教师和评聘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对口帮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而且对那些到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给予了更多的补助,从而充分调动了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优秀教师向城乡薄弱学校合理流动。
“各个学校的硬件软件都不相上下,每个学校都有优秀老师轮岗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花钱去择校也就没有了必要。”对此,长沙市民郭女士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