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作文 >

复习辅导:高考作文题目的本质(2)

2011-08-31 
曾经认为,高考作文题目是划定一个范围。这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是容易被误解,似乎越过范围界限就是跑题。其实,很多优秀作文的价值恰恰在于对范围的突破。

  [2008年北京卷作文第七题] 作文。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材料——课堂上老师向学生演示实验:向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内先后倒进沙子和水。“老师”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代言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是向十万考生提问。“课堂活跃起来”,我们当然也希望北京市几千个高考考场上,十万考生思维活跃起来。第二部分是提示材料——第一个学生关注实验的结果;第二个学生关注实验的过程;第三个学生向正向延伸;第四个学生向逆向延伸。四个学生是十万考生的代表。作为高考作文命题代言人的“老师”,都没有阻止,也没有否定,全部绿灯放行。

  省略号在这里表明了更多角度的关注和更多方向的延伸。与2002年的作文题目不同,由于没有话题的限制,省略号中对“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的认识可以海阔天空。

  例如——

  又一个学生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适当的环境(器皿)和精当的手法很重要。

  又一个学生说:看来,多样材质,各有相应的空间,相应的位置,事情才能更圆满。

  又一个学生说:怎样才能更多更满,缜密的计划很重要。

  又一个学生说:计划来自思维,思维的突破才是关键。

  又一个学生说:还有技巧呢,手法也相当重要。

  又一个学生说:装满就可能不纯,我们需要在“纯”与“满”中抉择。

  又一个学生说:纯有什么好的?至清则无鱼,“纯”,就没这个实验和它的启发了。

  又一个学生说:不一定,一种材质也可以,如果一开始就注水,不是更简捷吗?

  又一个学生说:对呀,看来水才是最至关重要的,有水才满,水满则溢。

  又一个学生说:还真是,看来柔能克刚,还有着多种形式的表现呢!

  又一个学生说:未必,瓶里是否还能放进食盐或蔗糖,有待进一步实验,尝试无尽头。

  又一个学生说:广口瓶是透明的,试验给我们的启发在透明中展示。

  又一个学生说:我们的认识只是局限于眼睛的观察,如果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手段,应该有所不同。

  又一个学生说:广口瓶的空间是个常量,要充分利用,不妨给填充物加压。

  又一个学生说:广口瓶的空间果真是个常量吗?那也不一定呢!

  ……

  当然,作文题目中的“……”是填不满的。

  有的阅卷老师说:老师说是“做个实验”,其实哪里是实验?他做的只是“演示”。这当然也可以是一个角度,生活中,名不副实的事情甚多。我们还可以说:老师问“满了吗?”本身就很荒唐,因为广口瓶里本就装满着气体;若就固体、液体而言,只有理论上的100%,实际是永远装不满的!……

  而题目的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更将题目的范围推向无限广阔的空间。因为,“联想”的空间是没有边际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里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大西洋彼岸就是一阵风暴。

  北京市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等同于没有命题。

  个中的道理是,作文题目要规定一个原点,让考生由原点出发向广阔的生活天地辐射。可2008年北京高考这个作文题目,提供一个课堂“实验”的材料,像其他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一样,提供的是一种生活场景。原点多元化,本也无可厚非,问题就出在“省略号”。“省略号”的开放性、模糊性与随意性,等于允许考生自行设置原点——自由命题。

  不错,《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是“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也有“鼓励写思想深刻、材料新颖、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 的要求。但是,这项任务主要是由作文教学承担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