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工程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事故案例 >

一起氯内氢含量超标的爆炸事故案

2011-06-11 
为了吸取教训,切实搞好安全生产,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做到:  (1)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和操作技能。
 编辑推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解读
成功面试应避免10大错误
中国大学就业情况推荐榜

    2003年6月3日,某厂电解车间氯气系统发生爆炸,造成氯气进口部分管道、氯气水封和水雾捕集器等不同程度的损坏,停产28h,直接经济损失0.8万元。
一、事故经过

2003年6月3日5时10分,电解车间检修,当日20时将重新开车生产。氯氢处理工段于17时30分开启罗茨风机,20时05分启动氯气3#泵,20时10分送直流电生产,20时35分电流升至8000A,此时,氯氢处理工段氯气压力为0.16MPa,氢气压力为0.026MPa,运行平稳。20时40分,氯氢处理工段当班班长启动氯水泵(此泵为洗涤三氯化氮用),在打开进口阀门后的瞬间,氯气系统发生爆炸。
事故发生后,厂领导与有关人员立即奔赴现场,察看情况。按照发生事故“四不放过”原则,一边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一边组织抢修,于6月5日凌晨1时送电恢复生产。

二、事故原因  经调查分析认为,这次爆炸事故是因氯内氢含量过高引起的。  1.造成氯内氢含量超标的原因  电解工段部分盐水总管因有盐泥阻塞,使盐水流通不畅。在送电时,电解槽隔膜疏松,电解液流量大,盐水补充跟不上,使部分电解槽水位偏低,液封高度不够,致使氢气进入阳极室,随氯气一起进入氯气系统,造成氯气总管内氢含量增高。  2.氢含量分析  (1)事故发生后,于6月4日8时许取样分析,发现单槽氢含量最高达2.67%(v/v,下同),而氢含量控制指标应为1%。  (2)6月5日1时送电20min后,每5min取样分析一次,氯气总管氢含量分别为0.27%、0.40%、0.87%、1.27%、0.73%;分管氯内氢含量,其中一列为1.00%、1.00%、1.40%、1.40%、2.00%、0.53%。总管氯内氢含量控制指标应为0.40%。从分析结果可以推断,送直流电后约30~40min左右,氯内氢含量较高,有可能在氯氢处理工段积聚,并达到爆炸极限。  3.引爆能源建筑考试  在送直流电半小时后,电流升至8000A时,氯氢处理工段班长方启动氯水泵(此泵应在送直流电前开启)。氯水撞击容器壁(塑料材质)产生静电火花,由于氢最小引燃能量较低,为0.019mJ,以致发生爆炸。

三、防范措施  为了吸取教训,切实搞好安全生产,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做到:  (1)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和操作技能。  (2)加强工艺安全管理。在开车送电前,电化系统,特别是电解和氯氢处理工段的设备、工艺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将事故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确保安全开车。电化系统各车间、工段要密切配合,氯氢处理、液氯等工段机泵要提前开启运行。  (3)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停送电制度和工艺操作规程。改变过去送电1h,才开始分析氯内氢含量的规定。送电20min后,必须要做氯内氢含量的分析工作,以便尽早掌握电解槽运行情况,及时排除隐患,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热点排行